张一麐年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882年(清光绪八年壬午) 十四岁

是年,张一麐应乡试,被正主考许庚身定为第六名举人,但因其他考生对题目“一年视离经辨志”中“志”的解释,与张一麐的“史志”解都不相同,副主考谭宗浚遍翻典籍,也未找到“史志”解的出处,出于谨慎,“抑置”副榜第二名。实际上,“志”做“史志”解是有典籍出处的。张一麐受此冤枉,最后没有入列“正榜”。但因其才华横溢,被许庚身赞誉为奇童。因张一麐官年只有十三岁,两江总督左宗棠奇之,调来考卷验看,确系本人答写,赞曰:“此小子将来当有出息。”

十六岁壬午乡试,正主考为仁和许星叔先生庚身,副主考为南海谭叔裕先生宗浚。监临为安徽巡抚寿山裕禄,有事先还皖省,由两江总督左文襄公宗棠代之。次场《礼记》题“一年视离经辨志”。余以“志”字作“史志”解,如《周志》、《军志》、《天文志》、《地理志》之类,以经史作两大比。卷出仁和梁师枚房,荐诸许师,已定为第六名举人。正副主考例以各人取中之卷,互相磨勘。谭师以经文《礼记》题,他卷未有如此解释者,乃调取《通志堂经解》、《皇清经解》,令十八房遍翻,不得,乃抑置副榜第二名。及榜发拆弥封,见官年只十三,则大哗。文襄乃调三场墨卷,视其有无枪替痕迹,检毕实无可疑,乃曰:“此小子将来当有出息。”许师假归杭州,彭雪琴尚书宴诸湖上,询以所得门生,何者可意?许师曰:“此行得一童子为奇耳”。[2]

张一麐乡试中副榜后,在回龙阁程受甫家中任家教,教导程家两位公子。

当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间(阴历十月),张一麐赴江阴谒见学政黄体芳,黄让张一麐多读书,张明告自己是一介寒士,无力买书,很是苦恼。黄体芳说自己已经与左宗棠商定,上奏朝廷设立南菁书院,张一麐可以选入书院读书。张一麐因为要北上,没能入院读书,但南菁书院后来培养了吴敬恒、钮永建等一批人才。

余壬午中副车后,十月间,往江阴谒学政黄漱兰先生体芳。时先生之子仲弢年丈绍箕,为先君庚辰甲榜同岁,以翰林院庶吉士未散馆,助乃翁校士。余入厅事,候未久,见一红顶花翎,身不满四尺,而须眉甚伟者,出见客,酒气熏人,即阅卷小印“酒仙过目”四字之漱兰先生也。先生任京职时,弹章不绝,台阁生风。当时有四矮子齐名,比诸翰林四谏,先生与张文襄公之洞,皆其一也。谈次,训小子须多读书,余对以寒士无力买书为苦。先生曰:“吾已与左季高商定,奏设南菁书院,汝可以选入院中读书。”继命仲弢年丈出见,而先辞客入内斋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