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现代金融始于20世纪50年代,从研究内容看,主要涵盖三大领域:资产定价,公司财务,以及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和金融监管。资产定价重点研究资产价格形成过程和机制;公司财务研究资金筹集、资本预算、资本结构、税收、红利政策、公司并购和公司治理等问题;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和金融监管的研究重点包括市场利率及利率机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中介问题,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从研究方法看,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数学语言和数理逻辑的方式演绎金融思想,二是使用计量方法和大规模数据表述新的金融观。
本书主要以开放式基金为代表,以其投资组合为分析载体,考察其资产配置,目的在于准确度量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能力并给出优化策略。本书在研究内容上关注资产配置和动态管理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兼用数理分析和数据检验。具体来说,主要研究如下内容。
第一,现代金融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演进,以及对投资实践带来的影响。通过对既有研究的梳理和分析,可发现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逐渐由线性范式进入非线性范式,资产管理理念和策略也相应发生改变。
第二,开放式基金投资能力的概念和内涵,与投资业绩之间的区别,以及对开放式基金投资能力的检验方法。分析可知,投资能力与投资业绩二者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差别,检验方法也存在差别,所得结论亦存在差别。
第三,开放式基金投资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对投资能力的影响大小。分析可知,与其他因素相比,资产配置对投资能力的影响最大,可解释开放式基金收益率波动的绝大部分。
第四,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能力现状。通过经验分析和实证检验,可发现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能力整体均不显著,无论是个股配置能力还是行业配置能力均未达到市场预期水平。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可发现投资风格不同的偏股型基金之间的投资能力亦无显著差别。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各类型基金的投资策略有趋同迹象。
第五,提升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既然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能力主要与个股选择、行业配置和动态配置有关,因此分别从这三个方面给出改进的办法。本书给出的方法不依赖于市场有效性程度,避免对证券收益特性的讨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第六,将本书提供的资产配置策略与既有研究结果相比较。可发现本书提供的资产配置策略是有效的,能快速、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通过对最优投资组合规模的分析,得到市场真实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这不仅为揭示过去几年市场建设的成效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反过来又为基金管理人的资产配置提供了指引。
二 研究方法
本书主要研究基金管理人的资产配置对投资能力的影响,目的在于深刻揭示个股选择与行业配置、投资组合与投资能力之间的关系。本书主要采用定性描述和理论演绎、数理建模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层次多角度对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证模型的构建上,既使用了理论推导的方法,也使用了经典金融理论中均值—方差分析框架,还借助了经济学研究中的均衡分析范式。具体来说,本书主要使用了如下研究方法。
一是描述性统计分析。先对开放式基金的投资业绩和投资能力进行描述、界定和区分。进一步以投资组合为桥梁,将资产配置和投资能力连接起来,从而揭示出本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该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四章。
二是文献回顾与分析。检索国内外最近几年有关开放式基金投资能力、最优投资组合、行业配置、风格投资等方面的文献,对其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实证检验及实证结果进行综述,然后对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梳理和比较,提出本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拟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得到的结论。该方法主要应用于第二章和第三章。
三是数理建模。考虑到中国“新兴+转轨”的市场现状,本书假设资产配置中的个股选择、行业配置和动态配置是影响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的主要因素。这需要揭示行业配置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同时建立最优投资组合的变动模型。该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第六章,但其结果贯穿第六章、第七章等章节。
四是实证检验。结合既有研究的模型和方法,本书继续使用A股和中国开放式基金数据,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具体实证方法如下。
在第四章中,使用不依赖比较基准的组合变动分析法,多层次、多角度实证检验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能力,获得了我国开放式基金投资能力的真实水平。
在第六章中,使用数理建模和面板数据,对个股选择和行业配置影响投资能力的路径进行实证研究,指出该种资产配置策略有助于提升投资能力。
在第七章中,提供一个动态资产配置(Dynamic Asset Allocation,DAA)的算法,并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该算法具有稳健性,且的确有助于实施动态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