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基于武陵山区恩施市的调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我国自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城乡倒置的情况非常严重,且将持续到2045年左右,届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心将由农村转入城市。农村青壮年人口的迁移流动在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加剧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还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随着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风险不断加大,亟须社会化养老服务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在各种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方式中,社区居家养老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就地养老的心愿,还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势,是广大农村老年人更为适宜的选择。

在经济欠发达的武陵山区,农村劳动力的外流现象更为普遍,因而更需要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支持。不容忽视的是,在农村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面临很多障碍,如何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有针对性地构建与各农村区域特点、不同群体养老需求相适应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模式,是一个既棘手又紧迫的问题。为此,本书利用武陵山区恩施市几个典型农村区域的调查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不同区域、不同老年人群体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以求构建求同存异、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本书主要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从整体上研究恩施市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二是基于区域差异研究恩施市近郊、远郊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三是基于群体差异研究恩施市农村空巢老年人及女性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开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首先,本书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基于需求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及增权理论,构建了研究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理论框架。

其次,本书深入阐述了研究区概况及开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条件,并运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方面,发现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水平总体不高,老年人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经济特征以及地区特征,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区域差异方面,发现近郊、远郊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资源不仅存在显著差异,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相对来说,家庭养老资源越丰富,农村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少。由此得出,家庭养老资源对近郊、远郊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水平有重要影响,且对远郊农村老年人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群体差异方面,就农村“空巢”老年人而言,青壮年劳动力的外迁是农村“空巢”老年人形成的主要原因,且农村“空巢”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堪忧。与农村非“空巢”老年人相比,“空巢”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低,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程度高。“空巢”原因和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空巢”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都较差,加上丧偶比例高,农村女性老年人在养老方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农村女性并没有因此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表现出更高程度的需求。此外,经济状况对农村女性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本书基于区域差异和群体差异对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社区是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开展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首要问题是农村社区的构建。只有建立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社区,才能有效发挥社区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建设农村社区就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化组织的建设,通过基层组织和社会化组织的相互合作补充,提高社区对社会化养老模式的支持力。此外,农村社区建设应根据地域差异实行多元化建设。例如,在近郊农村进行社区建设可考虑以行政村为单元,以城市社区模式为导向,利用新农村建设引导居民集中居住,加强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远郊农村受居住地分散的限制,不适宜采用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方式建设社区,以自然村为单元建设社区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二是根据区域差异设计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近郊农村和远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近郊农村应以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主,发挥示范作用;远郊农村则以建立互助养老服务中心为主,发挥过渡作用。三是基于老年人差异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服务内容,引导社会资源供给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以及通过信息化渠道架设老年人与养老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桥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准公共产品,针对少数特殊老年群体无偿提供,大部分老年人只有付费才能享用。农村老年人购买能力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转化。为此,应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增强其购买力,将其潜在需求转为有效需求,如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引导近郊被征地农民参加商业保险,适度提高远郊农村老年人农业生产补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