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考试轻松通关2:精华概念与模拟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导言

如何使用本书高效学通PMP

本书是《PMP考试轻松通关1:高频情景与模拟题》(以下简称《情景模拟》)的姊妹篇。《情景模拟》旨在为大家搭建起学习PMP的整体思维架构,本书则利用概念对架构进行多个角度的横纵支撑;二者相辅相成,适合对照学习。

PMP学习的一大障碍就在于概念繁杂、表达抽象,不易理解和应用。本书从大量概念中筛选出现实应用价值较高和考试反复出现的精华概念,再通过高质量的题目将概念置于实际场景中进行解析,这样更有利于大家充分掌握并学以致用。

在本书的内容和结构设计上,我们不断尝试、反复推敲,希望帮助大家实现学习方式的三种进化,告别死记硬背与题海战术。

一、在内容选取上,希望帮助大家实现学习的敏捷化

《指南》涵盖的概念数量众多,但使用和考查的频率差距极大;本书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贯彻敏捷的思维方式,通过价值排序选取了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大家也应该贯彻敏捷的思维方式,即可以把本书当作通过PMP考试的“待办列表”,优先挑选高价值模块进行学习。内容的学习优先级已经用★标注在小节标题后,★★代表在考查中多次出现,必须重点关注;★则代表经常出现,应该给予较高关注。

二、在结构设计上,希望帮助大家实现学习的情景化

《指南》主要依据逻辑的相似性对概念进行分组,如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表现。这样处理固然有结构严整的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划分在相同组内的概念,其应用领域和情景可能天差地别,会给理解造成障碍。

本书在结构设计上并没有沿用《指南》的分组方式,而是按照应用情景方面的相似性,将每个工具划入其最常用的领域。例如,“审计”这个工具在质量、风险和采购领域都会用到,本书将其放入最有代表性的质量领域;“头脑风暴”这个工具在收集需求、识别风险等多处都会用到,本书将其放入最为常用的需求与范围领域。在每个领域内,概念的呈现顺序也尽可能遵循实际工作的开展流程,如风险领域按照识别—分析—应对的顺序排列,这样更有利于大家与实际工作情景建立联系,并且前后衔接,真正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近年来,PMP考试越来越强调将答题者置于现实项目中,本书虽然从概念入手,但仍然尽可能从情景出发,对概念及其应用进行解读;在与《情景模拟》总结的典型情景相呼应的章节,本书也直接给出了对照学习的建议。

这种按照领域进行归类的方式,在逻辑上未必百分之百严谨,但更有利于掌握和应用。归根结底,项目管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像数理学科一样讲求定义的严谨精细,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应用。

三、在题目编排上,希望帮助大家实现学习的实战化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用实战题目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高效的方式。因此,我们努力披沙拣金,从积累的数万道题目资源中精选了近400道模拟题,帮助大家在实战中掌握概念并熟悉PMP的考查方式。为了适应新考纲和新题型,本书专门强化了敏捷项目管理的内容,并且增加了多选题。

题目贵精而不贵多,比起去刷成千道题,更高效的方式是将精华题目吃透。对于题目的解析,我们历来不推荐翻《指南》查概念寻章摘句的方式,而是努力从实际情景出发,帮助大家建立起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通用思路。本书与《情景模拟》的题目大约存在8%的重合,但解析的侧重点不同,并无妨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希望本书能使大家在知识和理念上有所收获,我们愿意做大家的“源头活水”,持续贡献有价值的认知。

在阅读过程中,大家需要注意:

1)为使阅读方便,本书在文中使用如下简称,并省略掉注册商标®标志。

●PMI®为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项目管理协会。

●PMP®为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项目管理专业人士。

●PMBOK®为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指南》为《PMBOK®指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无特殊说明,均指第六版《指南》)。

2)本书中的“概念”泛指《指南》涵盖的各种知识单元,包括项目管理的各种计划、文件、方法、工具与技术等,不再详细划分类别。

本书将一些相互之间有关联的概念合并为一小节进行解析,并根据其逻辑关系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标题呈现方式。

●A与B:A和B是独立但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放在一起介绍更有利于理解,如“商业论证与效益管理计划”“文化意识与政治意识”。

●A/B:A和B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名称,如“因果图/鱼骨图/石川图”;或者在《指南》中基本被视为同一个工具,如“敏感性分析/龙卷风图”。

●A-B:概念B是概念A的一种常见形式,如“职责分配矩阵-RACI矩阵”“层级图-气泡图”。

3)本书的例题来自互联网和作者编写,用于帮助大家巩固思维方式,不代表考试内容。所提供的答案代表我们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为了帮助大家更加贴近真实的考试环境(试题为中英文对照),我们在例题中保留了与试题风格一致的翻译习惯,有些词语和句式的用法与中文未必完全相同,请大家留意。

欢迎大家与我们讨论,或者分享自己的看法。我们的联系邮箱为:Chenhaiying@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