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教学案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桂枝二越婢一汤

【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载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

【病机】表郁邪轻,外寒内热。

【应用指征】发热恶寒如疟状,身痒,发热多,恶寒少,口微渴,心烦。

【临床应用】①原治表郁内热轻证。②现代临床本方主要应用于外感病之风寒外感,日久邪微,表郁不解者,也可加减应用于杂病之皮肤瘙痒、荨麻疹、变态反应性微血管炎症性疾病、甲状腺炎、便秘、神经官能症等。其临证应用以《伤寒论》中所述寒热如疟、身痒为辨证要点,以外邪不解、表闭邪轻为病机。抓住这一关键,可灵活运用于各种疾病。

【典型病案】董某,女,54岁,1995年2月16日诊。患者经常感冒,服药则症状消除,停药则症状又出现,感冒药无论是中西成药,还是汤剂屡屡服用,但都未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刻诊:轻微发热,啬啬恶寒,略微头痛,全身不舒,口干欲饮水,经常大便干,二三日一行,小便略黄,舌质红而干,尤其舌尖红明显,苔薄略黄,脉浮。方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处方:桂枝6g,芍药6g,麻黄6g,炙甘草6g,大枣8枚,生姜9g,石膏30g,连翘15g,薄荷1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王付,石昕昕.仲景方临证应用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辨证思路解析】

病证辨析:患者轻微发热,啬啬恶寒,略微头痛,全身不舒,口干欲饮水,经常大便干,二三日一行,小便略黄,舌质红而干,苔薄略黄,脉浮,与《伤寒论》第27条所述颇为相似,当诊为表郁邪轻,外寒内热之证。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过往经常易患感冒,汤药未见成效,可知该患者阳气必然不足。太阳之邪郁闭腠理毛窍,营卫不和,争于体表,故有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的症状。内有郁热,灼伤津液,故该患者口干欲饮水,经常大便干,二三日一行,小便略黄,舌质红而干,苔薄略黄。

治法与方药分析:病属风热袭表,卫热营灼证。治当疏散风热、解表散邪为主。方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桂枝二越婢一汤为桂枝汤与越婢汤之合方。取桂枝汤原方剂量的1/4,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而成,两方之比为2∶1。越婢汤载于《金匮要略》,由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辛凉之剂。本方组方之意,系以桂枝汤外散风寒,越婢汤发越郁热。二者合方,量小而力轻,为解表清里之轻剂,属小汗范畴。

【参考病案】刘某,女,10岁。深秋感受寒凉之气,发热恶寒,每日发作好几次,拖延数月未愈,脉浮无力,舌质红,苔薄白,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此乃风寒郁表,日久不解,寒将化热之轻证。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麻黄3g,桂枝5g,白芍5g,生姜3g,大枣4枚,生石膏6g,炙甘草3g,玉竹3g。共服2剂,得微汗出而解。陈明,刘燕华,李芳.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