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前言

《水浒传》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艺术性一直饱受争议。“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在有些文艺作品中和评论家眼里鲁智深、武松,包括李逵等人物,侠肝义胆,不畏强权,是敢于反抗的英雄。有些评论家如清代俞万春认为《水浒传》是:淫词邪说,坏人心术。梁山泊一百零八将是打家劫舍、假仁假义、无恶不作、蛊惑人心的恶人。

我年轻时读《水浒传》,印象最深刻的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景阳冈武松打虎”,“林教头雪夜上梁山”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青少年对英雄主义的行为和侠客传奇更加关注,也更容易血脉喷张。人到中年再读《水浒传》,慢慢地看到了许多人性和社会层面的东西,注意力就从个人的思想行为上转移到了当时的现实环境中以及当事人行为的动机上。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生存环境在一步步变得更好更宜居,但是,人性的发展却迟迟跟不上进化的脚步。人类对物质和安全保障的需求不再那么执着,但是,对权力的掌控,对自由意志的向往依然极度渴望。几千年来这种追求从没有松懈,所以,看历史,看历史上的文学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年龄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年少时期,由于对宋代历史背景知之甚少,尤其是对徽宗时期社会现状没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很多梁山好汉们的行为让我难以理解。

比如,好汉们之间并不认识,可是刚一解除误会,就能摒弃前嫌,纳头便拜,称兄道弟。江湖盛行“仗义疏财”,相见时酒肉招待离去时银两赠送,不慷慨就是不讲义气,是遭人耻笑的行为。遇见强横者欺负弱小无力者,定要见义勇为,拔刀相助。而好汉们却对女性极端厌恶,拉芊做中的王婆,见钱眼开的阎婆,偷情的潘金莲潘巧云,贪心不足的阎婆惜,出卖史进的李瑞兰,逞强的艺人白秀英等等,这些人在好汉们眼中就是该杀的人。而为数不多的好女子林冲娘子被逼上吊,扈三娘程小姐被掳上梁山。后来渐渐明白,施耐庵无非是在说,底层老百姓已没了活路,处于最弱势的女子们哪有体面的活的机会。

宋江为什么把“义”看做第一等重要的事,不光是银钱接济,还要想办法周全他人的性命。晁盖不顾一切打劫生辰纲,吴用不好好做教师却积极掺和违法犯罪行为。鲁智深为了行侠仗义,不管不顾,朱仝为了他人的利益宁愿放弃自己的利益,石秀为他人做了拼命三郎等等。梁山好汉们对大称分金银有热切的向往,就像阮氏三兄弟说的,即便是享受一天富贵,也是值了。地主们对结交江湖势力表现出了积极态度,孔家庄和穆家庄热情接待逃罪中的宋江,李应暗中帮助梁山破祝家庄,史进从抓匪盗保民转而变为结交朱武等人最终成为匪盗。

武官们更是气节全失,一旦被俘马上投降倒戈。而且武官和文官们之间充满仇恨,相互杀害时丝毫不留情谊。

施耐庵笔下是一个冷酷的社会,赚人手法因人而异,人性各种各样的恶被展现的一览无余。每次我读水浒的时候,都有一种恍惚:我们对亲近的人真的要处处防范吗?人类之间真的不能相互信任相互依靠吗?人性之恶就这么赤裸裸吗?

读了多遍之后,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想试着把《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命运写下来,看看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行为有哪些容易被后人理解的地方,而放在今天,他们的性格又存在哪些障碍。我想把自己对《水浒传》这本书的理解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在人生的每个时期读水浒,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每一遍阅读之后都能获得新的感悟。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常读常新”,这些真的是至理名言。

由于本人对历史、社会学和心理学没有什么专业研究,书中的观点不免有偏颇浅显之处,望读者们多加宽容,予以指正。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