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他在大秦当官的!!](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71/52078471/b_52078471.jpg)
第58章 郡守分疆
王绾把竹简收起来:“诸君认为,有不公正的地方吗?”
陈直善摇头。
“丞相,大将军的封赐呢?”赵佗抱拳。
王绾嗯了一声,然后说道:“王贲的食邑由君上来定,呈递给君上朱批吧。”
说着,把手里的简书随手放进竹筐里。
“送进咸阳宫!”
“唯!”
谒者把竹筐抬走。
“丞相序告退!”
王序站起来。
王绾看向陈直善和赵佗,“二位将军随老夫进咸阳宫。”说完,他看了一眼陈远青:“礼恪也来。”
三人起身,出了丞相府,来到咸阳宫。
…………
咸阳宫。
一座视野开阔的阁亭,
始皇帝喜欢这种俯视的感觉。
一张芦席,始皇帝端坐在矮案前,手里握着朱笔,看得全神投入。
身侧,榆木架,挂着巨大的木板,雕刻出四十郡的與图,角落多了一块西瓯。
李斯静静的,站在阁亭中。
谒者注意到廊道上,渐行渐近的影子,小声提醒说道:
“君上,公卿来了!”
始皇帝缓缓抬起头,看着王绾三人走进阁亭。
王绾从箩筐中挑起一卷竹简,呈递到始皇帝面前:“君上,南征百越的爵位已论完,这次论爵,有二十九万之众。”
始皇帝打开竹简,竹简上,记载着各级爵位封爵的人数,具体的名单,则在箩筐的竹简中。
百筐,数千卷,上万斤。
始皇帝开口说道:“命当地郡县按爵封赐,王贲赐给燕地的食邑一万户!”
“唯。”
王绾微微躬身。
“赵佗,百越的形势如何?”
赵佗上前一步,跪地在地上,抱拳:“大将军的兵马驻守在布山,接到君上的王令,大将军吩咐我等分兵三路,沿着大道进入西瓯,利用秦弩射杀伏击的越人。”
“西瓯人狡猾,不与大军正面交战,只小股拖延我等进军,转而派遣大股兵力在沿途江岸伏击船上军粮。”
“大军且进且守,在粮道上设立城邑,命令士卒驻守,分兵围剿方圆的越人,桀骏这个人很狡猾,隐藏在深林中不出,后来从越人口中得知西瓯的治所所在。”
“大将军命三军合围一处,斩首桀骏。”
“有数万越人散布在山林中,大将军命十万大军分数股,入驻百越城邑驻守。”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紧接着四方诸侯豪杰相互争夺,中原一片混乱,赵佗并没有出兵援助朝廷,而是下令封锁南海各要道,自立为国。
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称臣奉贡。
赵陀这个人,很有雄心,也未必是真正的归秦,只不过因为军功爵制得到的爵位。
陈远青静静听着。
王绾缓缓说道:“君上,越人散于山林,大军只占据城邑,臣认为,接下来要在西瓯任命郡守。”
蒙毅开口:“臣请公卿来。”
很快,尉缭和胡毋敬出现在阁亭中。
听说百越的形势。
看着眼前挂在木架上的舆图。
王绾看着木架上的舆图,“君上,西瓯归入朝廷的疆域,县乡如何设置呢?”
始皇帝缓缓开口:
“李斯,你来说!”
李斯想了想,沉吟片刻:“臣听说,西瓯最北的地方,临近楚国,不如叫桂林郡!”
他走到木板前,在西瓯的與图上,画出几条线。
“桂林郡划分十二县,为布山县、安广县、郁林县、广都县,中留县、桂林县、谭中县、临尘县、定周县、领方县、增食县、雍鸡县。”
画的地方,桂林县最偏北,这里靠近楚国曾经的领地,有官道和水道。
始皇帝缓缓点头。
王绾说道:“百越各郡还没有设置郡守,郡守应该派谁前往?”
李斯沉吟片刻,“越人好战善斗,在西面仍有瓯越之地,臣认为,应由赵佗、陈直善、任器担任南海郡、桂林郡、闽中郡的郡守,分兵五万驻守百越。”
这是很凄苦的。
本以为打完仗,可以回归中原,与家人团聚。
然而,这批征战百越的锐士,却仍然要留守百越。
陈远青静静听着。
“君上认为呢?”
始皇帝缓缓开口:“公认为,李斯说的如何?”
王绾还有一个顾虑:“君上,士卒按军功论功行赏,他们的封地在征发的地方,如果留守百越,他们的封地要怎么处置呢?”
“戍守三年,回归中原。”
“唯!”
王绾微微躬身。
始皇帝看着竹简,缓缓开口:“下令百越官吏,禁毁越人巫祀,任用越人担任官吏,令越人和中原人通婚。”
他缓缓说道:
“命王贲回咸阳!”
陈直善和赵佗躬身。
始皇帝眼底严肃:“把百越归秦的文书,传递到郡县吧。”
“唯!”
赵佗缓缓抬头:“君上,臣有奏!”
诸公看过来。
“百越之地,迁移囚徒、赘婿、贾人数万前往,而征战西瓯后,越来越稀少。”
“而要使越人同化,让他们接受中原的礼仪,非中原和越人交融不可。”
李斯想了想,说道:“不如,迁移二十万人前往百越?”
尉缭蹙着眉:“二十万人征调,势必令地方徭役赋税发生变化,从哪里征调这些人呢?”
“发天下囚徒、赘婿二十万前往。”
“唯!”
“诸公还有奏否?”
“臣无奏。”
“臣告退!”
王绾微微躬身,从阁亭退出去。
公卿也微微躬身作揖,沿着廊道,各自回到官署。
下了值。
回到陈家的宅院,
沿着廊道来到正堂,阿父已经换上一身深衣,仿佛在等着陈远青回来:
“远青,随阿父来!”
站起身,来到廊道的尽头,推开一扇门。
这里是陈家先祖的地方。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两盏青铜灯,一张矮案,一块木牍,上面并非某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姓氏。
陈直善有些感慨:“原本阿父只是博士宫的博士,跟随王贲出征,现在获得了爵位,陈家的先祖没有获得爵位的。”
“然而,
这样的爵位,是不足以传给子孙的。”
阿父一直想建立自己的功业。
一刻钟后,正堂,廊下,陈直善端起茶碗:“阿父虽然在四会当过县令,却也没有治理过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