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特殊的学校
能古岛毕竟是个小岛,就算再加上旁边得稍微大一圈的志贺岛居民也没多少,学生应该不会太多才对。
更何况志贺岛早早的和陆地通了地铁,还连着人工岛屿和海中道区域,那边的居民上学大概率直接去人工岛上,没必要非得坐船来这座小学。
杨柳来之前也调查过,这座小学校里的教师资源虽然不够丰富,可支撑个一两百人的学校应该没问题才对。
根据竹下直人的说法,好像这边的教师相当不宽裕,但是以这个海岛的规模,整个学校里能有五十个学生应该就是极限了。
竹下直人闻言点了点头:“据我所知,今年开学后学校里有三百多名学生。跟这些学生一比,教师数量确实有点捉襟见肘。校长去年就已经向隔壁玄界岛上的学校寻求帮助了,但他们那边能支援的教师数量也很有限。”
“三百多?”杨柳有些诧异,“一个小学校怎么会有这么多学生?”
这个数量就算是放在福冈市里也算得上相当不少,毕竟日本这边少子老龄化相当严重。
小学一般是按区域划分,除了像市中心那一种区域外,一个区的小学校基本上能有四五百人就算相当不错。
甚至因为少子老龄化愈发严重,前两年的时候日本就经常有类似于一个海岛的学校上只有一个学生的新闻。
“咦?你不知道吗?”听到杨柳的问题,竹下直人反而诧异了起来,“我们学校的名称是福冈市立能古中小学校……毕竟资源有限嘛。”
“原来是初中部和小学部在一起的综合学校啊,怪不得,不过这数量未免也有点太多了。”杨柳了然。
竹下直人笑了起来:“实际上不只是初中部和小学部,我们学校连高中部也有。总共三百七十多名学生里只有不到一百名学生是小学部和初中部,剩下的都是高中部的学生。”
“?”杨柳歪头表示不解。
且不说这么一个小海岛上怎么会有满足高中学生的教学资源,就算真的有,学生也不应该这么多才对啊。
“难道是零几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岛上生育率暴涨?”
杨柳心里算了一下时间,如果高中部的也全是岛上人的孩子的话,那只有可能是在零几年出了一些事。
“啊,那倒不是,其实高中部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专门从其他地方考进我们学校学习的。”
“??”
杨柳头歪的更厉害了,不过出于礼貌,他还是强行忍住没有说出“凭啥啊”。
作为出了名卷的厉害的东亚国家之一,日本学生处于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的水准。
不打算进大学的学生基本上从初中开始就开始混吃等死,然后跟随着安排考入当地的一个普通的高中,至于高中毕业后是直接工作还是去一个职业专门学校学习要看个人的选择。
而那些有梦想的则是从初中就开始奋斗,初升高的时候就要在一群人的竞争当中考上名校。
有些人为了能够更好的考上合适的高中,甚至会去另一个城市独自生活。
而且就算是上了名校也不代表着高枕无忧,因为政策规定,日本学校包括高中基本上下午3点左右就会放学。
普通学生放学后会去参加社团,或者跟朋友出去游玩,显得很轻松。
但是对于有考大学梦想的日本学生来说,放学仅仅只是个开始。
他们在放学后会几乎不间断的前往补习班或私塾进行补习,而且会一直学到晚上甚至凌晨。
在学习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日本甚至对于学生的作息延伸出了一个词语叫“四当五落”。
所谓四当五落就是:假设考生每天睡四小时就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每天睡五小时的话就会名落孙山。
哪怕现在因为少子化的影响让日本这边的进学压力不再那么巨大,但如果想考个好的大学依旧要努力考入名校。
而划分一个学校好不好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有没有外来学生主动考入这个学校。
虽然这么说稍微有点歧视,但能古中小学校作为一个公立学校,本身就是公立私立国立三种学校类型当中等级最低的一列。
就算是有举办高中学部的资格,以公立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没道理能吸引别的区域的学生考进来才对。
更何况这学校还是在这么一座岛上,而且是和中学小学共用一个学校。
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因素结合起来,怎么看这个学校也应该和“名校”这个词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才对。
似乎是通过后视镜看到了杨柳脸上的疑惑,竹下直人略带自豪的笑了起来:
“哎呀,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还是要感谢校长以及他的两个学生啊。”
“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吗?”杨柳兴致勃勃的坐的靠前了一点。
“杨先生既然是宫本教授的得意弟子,那应该也知道,我们校长和宫本教授曾经是好友吧。”
“是的,我经常听教授提起。”杨柳毫无心理负担的撒着谎。
其实要不是出了这件事,他知道个鬼的校长啊。
“哈哈,那宫本教授应该曾经告诉过你,我们校长以前也是东大的教授,而且就是能古岛出身。
后来校长为了建设家乡,便毅然决然的辞掉了东大的工作,回到了能古岛并担任这座岛上唯一一所学校的校长。”
“校长有如此心胸,真是令人佩服。”杨柳顺着他的话的恭维了一声,“以这位校长的能力的确能让这所学校有着建立高中部的资格,但还不至于成为名校吧?”
“这就得感谢校长的两个学生了,他们也是东大的学生,毕业后便跟着校长来到了学校担任教师,说起来,他们还算得上是柳先生你的学长和学姐呢。”
竹下直人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笑得更加开心:“再加上柳先生你的话,我们这么一个小学校里居然有三位出身东大的老师,恐怕就算是市中心的学校也没我们这样的资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