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元朝蒙古人之恶
“只要红巾军,还剩下一个士兵就会继续反元,元朝不被推翻,就不会停止。”
脱脱.阿速台只有沉默,面对刘福通的问题,他只能用沉默来回答,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样回答这些问题。
“再问你今天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蒙古人在我们华夏大地上,不知道造就了多少罪恶。”
“自从忽必烈入主中原以来,他的手下的蒙古士兵,无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发了不知道多少老百姓起来反抗。”
“蒙古人对我们汉人实施“初夜权“,导致很多汉人摔头胎,我们汉人女子那么重视贞操,而且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古汉人男子汉都是很血性,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所以,蒙古人是全天下最无道的一个野蛮原始人。”
“你们这些蒙古人想对汉人杀光,想把汉地拿来种草,当牧场。”
刘福通咬着牙,把蒙古人所犯的一些罪恶通通给说了出来,他越说越气。
“还有关于贾鲁开河的这件事,因为他不知道有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你们蒙古人犯过不知道有多少错误。”
“好了,我的问题说完了,不知道脱脱.阿速台你听完我这三个问题之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脱脱.阿速台沉默了一会儿,只说了一句:“我只是一个幕僚,是一个担任了一个普通官职的蒙古人,我改变不了什么。”
听完他的话,刘福通也没有怪罪他,因为立场不同,民族也不同,他不指望脱脱.阿速台能够悔恨什么。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贾鲁治黄河,调配民夫数十万人,军士数万人,耗费了不知道多少财力和物力才治好黄河。
仅仅过了数月,就爆发了红巾军起义,也是从贾鲁治河的时候爆发的,所以贾鲁治河与红巾军起义者之间,有必不或缺的联系。
元末大乱之前,元廷已显衰颓气象,统治阶层因循守旧,纲纪废弛,社会动荡,危机四伏,民怨日深,已无法避免其覆亡的历史命运,贾鲁治河有亡元之罪。
“脱脱.阿速台告诉贾鲁,我是不会投降的,有本事就让他打进来,我的项上人头就在这儿搁着,滚吧!”
听到刘福通的话,脱脱.阿速台的脸色变得苍白,他知道自己的又失败了,估计免不了一顿责罚,但还是对刘福通拜了又拜,失魂落魄的从州府衙中走去了。
“反元!反元!”
脱脱.阿速台离开的时候,众将和外面的红巾军士兵都高声呐喊,这些人都是因为,贾鲁治河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所以才反元的。
就在脱脱.阿速台离开州府衙门后,阴云密布的天空之中,一束阳光突破布满乌云封锁,射在州府衙门前的一块空地之上。
坐在主位上的刘福通看到后,就从座位上离开,走出了州府衙门,众将虽然不知道刘福通要干什么,但都相继跟着他离开。
来到州府衙门前面的一片空地,刘福通看着天空之上乌云,已经出现了一个缺口,阳光正从缺口之中射出来。
这时候他心血来潮,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穿越前的那个世界,有一个人写了一首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刘福通缓慢而有力的念出来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之前在穿越之前,在大学的时候背会的,一直都没有忘记。
众将在听完这首诗之后,都不曾言语,慢慢的品味其中的意境。
“首领这首诗从何而来啊?怎么如此精妙。”
周天率先向刘福通询问道。
“如此何来?”
“这是我昨天夜里做梦,梦到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有一个人,一个伟大的人,拯救了一个从巅峰掉落到最低点的一个民族。”
“这个民族就像一条生病了的龙,这条生病的龙,因为有病才掉落云端,经过这个人治疗之后,这条龙才重新在九天云霄之上飞舞。”
刘福通当然不可能跟他们说,自己是穿越来到这个世界的,他只能这样去说那个人。
“这个人竟有如此能力,竟然能拯救这样一个民族,那个人最后怎么样了?在那个平行世界中。”
“这个人死了,虽然他只是一个凡人,但他死亡之后他的精神永垂不朽,永远的烙在被他拯救的民族中的每一个人的心中。”
“只要这个民族还有一个人,那么这种精神就不会泯灭。”
“那这个人,确实一定是一个伟大的人。”
“是啊,在那个平行世界之中,他确实担得起伟大二字,你看如今元朝天下将乱,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需要有人澄清玉宇,去做那个孙大圣。”
“反元反的不只是元庭,还有那万恶的制度,在反元这个道路上,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刘福通不断的叹息着说道。
“怕什么首领,有我们兄弟陪你一起反元,不会让你一个人孤独的反元的。”
陈二狗这时候也说。
“对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有很多人反元,反元啊。”
刘福通说完这句后,哈哈大笑,把心中的不快与委屈,通通一扫而去。
他还记得自己叫刘远,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已经有一段日子了,竭尽全力才有了反元的一点成果。
来自那个世界的父母,现在怎么样了他并不知道,他只知道他们的父母,失去了一个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也许上天这是故意安排,他刘远来到这个世界,来帮助人们反元,推翻万恶的制度。
想到这些,他内心的那条路更加坚定,无论如何他都要走下去,哪怕身后再无一人。
他的内心念头通达,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样去走,马上就会有一场大战,向他袭来。
是该为这场大战做一些准备了,他要一战而四方动,去动摇元廷统治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