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张居正要政事讲解权
本来以为这事先就这么糊弄过去,却没有想到,还要先记下。
日后琢磨?
看来,今日要是不把事情给揭过,真让新君把这个记在心里,以后翻起旧账来,恐怕将是滔天大案啊。
而他就是这事情的主要责任人。
别说朝廷会追究他。
就连王崇古也不会放过他。
他带着求助的表情看向高拱。
高拱倒是没有把朱翊钧的话放在心上,只是冷眼看着杨博。
表情十分的难堪。
现在杨博的这番举止,只能说明,此事其人是真的不知情,否则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但是这更加可以说明,现实局面的情况,可能是更加的糟糕。
那是因为,以前他高拱还能够靠着自己内阁首辅的威望压制杨博,进而压制着晋党做事,今日赫然发现,杨博这个魁首,居然是已经无法压制住王崇古了。
甚至连这种事情他们之前都不用通气了。
杨博在王的心目中已经不再是构成危险了。
杨博到底是人在京城,就算是为了求官,为了进阁都无所谓,这些都还是可以掌握的。
可若是王崇古这种封疆大吏,军政大权在手,他要是起了野心,那可就要大事不妙了。
高拱想到这里,才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
他没有把心思放在朱翊钧的什么以后在思考的事上,对于朱翊钧他现在根本不怎么放在眼里。
当下,只是示意了一下高仪。
那就是让高仪按照之前的商议办事。
此事在内阁当然是要提前通了气,高仪得了授意,心底还是叹气一声。
想着措辞,要替杨博找补一番。
忽然,在他犹豫之际,张居正却抢先出列,躬身而对。
“殿下,好学多问,臣等喜不自胜,这等事情亦不应不告知殿下,如今的课业亦完完全全的不适合于殿下学习了。
内廷不涉朝中大事,然臣等又要受到内廷的纷扰,不宜为殿下解惑。
这样就让殿下对大明的社稷万事不曾了解。
如今,才有诸多疑问。
臣大胆恳请,殿下每日朝后,应召集辅臣,对当朝政事进行答疑解惑,有助于开启帝智,了解朝中事务诸事。”
别看张居正平时不怎么咋呼,不怎么多说话。
可他要是一说,那就是掷地有声,声音洪亮,眼神坚定,不容半分反驳。
张居正如此一番话说完,现场一片宁静。
朱翊钧对于这个建议十分窃喜,这是好事情啊。
当然,现在朝堂上,大多数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还以为这只不过是针对于杨博和晋党这些人的一个办法,还在一旁冷眼旁观。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张居正这样子的建议,的确对于朱翊钧了解大明的事情有更大的信息来源,每日的朝中大事,即便按照礼制他没有亲政做不了主。
可是他会完完全全的知道发生了什么。
而不像以前那样,通过内阁递往内廷后宫,要是李贵妃不要他参与议政看奏折,他也不知道会说些什么,
发生了些什么。
张居正真可谓是想早早的将皇权给握在手里,防止如冯保之类的人给干预。
张居正能够有那么高的评价,对于大明真的可谓是中兴之臣了。
高拱听到张居正的话,心中倒是没有起什么波澜。
对于他来说,这又不会影响到自己什么,张居正一向对于新君的辅导之事十分的关心,
这也难怪,毕竟自己以后致仕的话,那么张居正就要成为首辅和这个小太子相处很长一段时间。
好在,张居正也是新政派,自己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这是好事情,这就是想要进一步把新君的讲解政事的权责揽过来罢了,这当然有很大的好处,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培养新君。
这样一来,将来的新政变法,那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背书了。
高拱很是满意,觉得张居正这一步走得很好。
当然,高拱自己有他自己的路要走。
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新政。
过了一会儿,屏风后面,朱翊钧高兴地回道。
“张阁老所言甚是合本宫心意,本宫本就年幼少学,对于许多事都不了解,如有人专门为己解惑,甚是好事。
那早朝之后,就请三位辅臣稍留片刻。”
高拱可不想参与到这里面,他有自己更多的事情要做。
当即回答:“臣身为首辅,任务繁重,中枢机要甚多,并无多余闲暇为殿下解惑!”
张居正也接过话去,说道:“殿下,元辅说的是,国朝新丧,内阁事务繁忙,的确不宜过度留用。”
张居正当然要表明态度,免得自己被被人诟病。
朱翊钧当然知道他这种心思了。
当下还是顺着高拱的话。
“元辅说的是,既如此,那就请张阁老散朝后稍留,为本宫解惑吧,这也是他的建议嘛!”
张居正听得这话,觉得合理,也不是他强制的,自己也推辞过了。
这样再有人说什么,那就是自己找无趣了。
当下,他躬身一礼,道:“殿下,今日臣等散朝后要去给先帝吊唁,那就等臣吊唁了之后,待到殿下日讲完毕,再为殿下解惑。”
张居正当然是讲规矩的人,先帝的吊唁自然要在新帝的讲解之前。
这也是合理的,没有人会有什么指责。
朱翊钧也是点头。
“可也。”
高仪在一旁默默的松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将他推出来应付这件事。
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在外人看来这分明就是教小太子做事了。
以后的所有奏折出自宫中,要是让人不满意了,会不会都骂他张居正呢?
这简直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啊。
而且,从今日这位皇太子的表现来看,他已经像是开了智一般,不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主了。
无论是殿前处置太监,还是面对冯保,能够将他的军,又或者是看似不经意的看出王崇古奏疏中的错漏。
这都说明,这个小太子,或许有一种政治敏感能力,或者就是他本来就早慧。
这足以抹除他在四书五经上面的天赋不足,他是未来的皇帝,又不是要靠四书五经来求得功名。
他是做皇帝的,经典只是他的用具,而对于政治的敏感度,才是他能够掌管一个庞大帝国的强大武器。
从今日的一贯表现来看,已经是与以往形成了完全两样的状态。
完全是已有人君之相了。
而为这样的人讲解政事,并夹带私货,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办,太难了。
毕竟嗣君会慢慢长大,智慧也会慢慢增长。。
张居正要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小心,可能就会祸及自身。
当然,他能主动揽下此事,这份担当的确让人佩服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