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章 特科记忆
安司南路党务调查处安全屋。
凤善周通知警察局派人把周围道路全部封锁起来,情报科组长以上级别的全部来到现场。
秦北辰看到现场的惨状,不禁头皮发麻,两股战栗。真险呐,逃过一劫啊。幸好自己昨天被科长召回,否则也早已变为孤魂野鬼了。
特务和警察开始在周围住户家中搜查,凤善周让人把附近十几户居民赶出来,逐一问话。
几名自诩是情报处的侦破专家,在屋里反复查看。可一直到午后,也没发现半点有用的线索。
“都是可能、也许、说不定!这些似是而非的话有何用处?出去,都出去,各人把勘查报告交给我!”虽然都是些废物,但凤善周还要废物利用,看看他们的报告里有哪些能用的东西。
“红党?红党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凶悍,公然在国都杀人劫囚?”一名组长在凤善周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惹得他大怒起来。
此案已经惊动调查局(非后来的调查局)高层,上头责令严查,处长一再斥责说,特务处有些伤亡,是因为和日谍公开交火。你们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就伤亡惨重,无能昏愦!又限他三日内破案,可什么线索都没有怎么破?
秦北辰从最初的的惊恐中逐渐缓过劲来,但仍有些惶恐的看向他:“科长,我好像看出了点门道。”
“什么?你说!”
“您看,门厅这个兄弟是被人勒死的,这种手法太常见,没有太大的调查价值。你往地下室看,这个人应该是个陌生人,从台阶下来,同时面对两个人,而蒋浩天和俞平两个人别说开枪,连拿枪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来人击倒。”
“这算什么?就是我们情报科的行动高手,不少人也能做到。”
“不不,科长,你看这个人的枪法,他习惯是先发制人,要有百分百的把握打中目标,所以,虽然他的枪法很好,但是第一枪不是打头,总是先打胸口,他有补枪习惯,不让对手反击,而且补枪是连续三枪,基本上都是胸口的位置。
他用的是柯尔特手枪,装弹八发,对付两个人,已经都打倒了,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子弹打完。然后,再换一个弹匣,给重要目标的脑袋上补一枪。”
还没等他说完,凤善周也想起一个人来。当年在上海,他还是警备司令部稽查科的一名队长,秦北辰是他的队员。他们不止一次和这个可怕的对手交锋,难道他来了?红党特科不是全部覆灭了吗?他还活着?
“特科陈三枪!”两个人同时惊呼出一个名字来。
过了好半天,秦北辰才缓过劲来,说:“从周围居民反映来看,那个被捕的红党是一个人从前门走出去的,说明他还是那只孤狼,就算是自己人,受伤后行动不便,他也没有陪同一起走。应该是他,不会错了。”
心有余悸啊,秦北辰又想起当年上海的那个雨夜,他和七八名队员围捕陈三枪,结果死伤过半,自己右胸中了一枪,直到现在肺部仍是不适,逢阴雨天便咳嗽不止。这个人鬼魅般的走位,如神的枪法,果断的行动,只要一回想起来,头皮就有些发麻。
近处东风劲吹,远处江水涛涛。
此时,在城西离江边不远处的一处工友窝棚里,逃离安全屋的余洪水已经和组织上接上了头。他是JS省委的高官之一,在经过交通站时被密捕,直到他逃了出来,主动发出联络信号,组织上这才知道他被捕的事。
许建德与他面对面坐着,艾云飞已经向他通报了相关情况,知道他在被捕期间坚贞不屈,宁死也没有出卖组织。不然,按规定他是不会亲自来见面的,肯定是要通过甄别、审查后,才能重新安排他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被捕前后所有的经过,请组织审查。还有就是交通站肯定是有叛徒,暂时不要用了。对了,许书记,救我的同志怎么样了?他没有危险吧?
我也带兵打过仗,可这样的行动高手真是少见,枪法如神,处事冷静果断,在敌巢中来去自如。唉,算了,纪律我懂,不问了,你有机会代表我感谢他吧。”
“那我就不批评你了,他的密级甚至是我们不能去讨论他!我也没有权利干涉他的行动,甚至不能主动联系他。”
余洪水的级别不低,至少和许建德平级。许建德这么一说,就知道救他的这名同志,是总部直管的情报员。
被他们提及的艾云飞正赶往三马巷171号。
林忠打了电话,说是有要事汇报,艾云飞猜测是松本那里遇到难题了。特务处的内部电话都是记录在册,所以,涉及秘密的事大家都不会在电话里说。
果然,松本津夫一见他,就把接收到的命令发给了他。
日本人已让剩下的小组蛰伏,等待唤醒。松夫被要求回沪述职,当面汇报。
“可以,我让人买好车票,你下午启程,为了能让你顺利通过甄别,你把电台一并带回。”艾云飞早就想好处理方法。
“不过,一些基本的程序要走,你需要写一份悔过书,拍几张照片,还要写个交待几个谍报小组的材料。这你能理解的。”
“当然,只是我希望这些东西最好由你一个人掌握,我做情报工作后,最喜欢中国的两句古话,已不密则失身,事不密则不成。”
“你放心,这些材料会放在我的保险柜里,我在材料在,不会给第二个人看。你要相信我没有把你的事汇报上去,不然很多人都会舍不得电台和你脑子的密码本。”
其实艾云飞一度也犹豫过,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就这样错过一场大功劳,不是谁都能下得了决心的。不过,他坚定放弃眼前的一点利益,后面的收获会更大。在上海时,一位上级就对他说过,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智慧。他要学会等待。
“艾桑,很感激你对我的照顾,以后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会成为很要好的朋友,你提的任何要求,我都会尽力去满足你。”
松本津夫也是诚意致谢,艾云飞不但信守承诺放他离开,还如约给了他另外2000英镑、50根金条。
“你是我在日本情报机关埋下的一根针,以后我会亲自联络你,你的代号就叫钢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