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为什么”永远不该是试图改变他人
让我们回到莎拉和戴夫的例子。莎拉新近发现的对戴夫的感激之情使她做出了不搬出去住的决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她注意到自己的压力明显减少,睡眠有所好转,并且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业。
但是读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戴夫到底有没有改变他的行为?没错,他很有可能需要做出一些改变才能让两人的关系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在分配家务方面更加公平合理。你在其他章节里读到的某些故事会有这样的结局:当一方践行感激时,另一方也立刻做出充满感激之情的回应——我和我母亲的例子就属于这种情形。如果发生这样的事当然很美好,但并非所有故事都有这样的结局。在莎拉和戴夫的故事里只描述和莎拉相关的部分,是我的刻意选择。我坚信感激并非必须具有相互性。如果我写感谢信是因为我希望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比如希望她对我表现得更充满关爱,或者希望她做出某些改变,那我的感激就是有条件的,因此它的震撼力也会大大减弱。母亲对我的感谢信做出的反应和随后我们之间关系的逐渐融洽令我非常感动。这进一步放大了我的感激之情。但是,这样的结果是伴随着意外出现的:我并没有指望它们发生。
换句话说,我们践行感激的目的不是让别人以某种方式做出回应,或者让我们有能力去改变别人,又或者让别人对我们心怀感激之情。这永远不应该是我们的理由。如果我们用对方的感激作为衡量我们自己的感激是否成功或有影响力的标准,我们十有八九会感到失望,而这又埋下了更深一层的怨恨的种子,因为对方没有按照我们希望的那样行事。
此外,我们的感激行为可能会以我们永远不知道,或很久以后才发现的方式继续相传下去。在《跳出教育的盒子》(Teaching Outside the Box)一书中,卢安·约翰逊(LouAnne Johnson)通过一个私家侦探社社长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这位社长被问起人们雇用私家侦探的最常见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可能会认为答案是调查婚外情,但这是错的。在采访该社150多名侦探后,他发现最常见的客户请求是寻找自己以前的某位老师,以向他表示感谢!34
为了培养感激的心态,莎拉首先需要跳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去想自己的感激将如何影响戴夫或改变他的行为。她践行感激的原因应该聚焦在她自己身上,让自己做出改变:努力维持她的友谊;帮助自己成为更善良、更表里如一的人;放大她在戴夫身上和自己的生活里看到的闪光点;让自己在人际关系和应对冲突方面更娴熟一些。
然而,虽然莎拉已经发现她需要解开自己和戴夫之间的心结,厘清两人共同面对的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和戴夫之间的一切差异和冲突就这样彻底消失了。事实上,尽管两人的纠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莎拉也对戴夫恢复了一部分的感激之情,她新找到的感激正在发挥它最重要的作用之一:照亮内心尚存怨恨的角落。如果他们打算继续合租下去——没错,从莎拉的角度来看,如果她希望自己和戴夫的友谊变得更为稳固和诚实——两人还需要就很多事情进行交流、讨论,并希望最终能达成协议。
我们在这一章里探索的情境还是比较容易明白的,我们也不难想象在恢复了一定程度的感激后,我们能够放下怨恨的那种情形。不过,某些破坏这一目标的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特别是那些可能导致感激看上去完全无法触及的感觉,尽管我们知道感激很重要。那些感觉往往是模糊的、令人感到不舒服的,且时常被隐藏。
正如下一章探讨的那样,找到出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是先识别我们的怨恨情绪。通过明辨怨恨的潜在特质,我们能够对它的形态、感觉和声音表现形式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也就能够相应地采取某些措施。
深切感激的特征
❖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
❖始于欣喜、理解、敬畏或意外等感觉。
❖通过具体行动表达时,感激之情会进一步加深。
❖需要付诸行动并不断践行,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想法或感觉的层面。
❖产生更多的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
❖培养出一种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的感觉。
❖同时涉及给予和接受的关系模式。
❖不图回报,也不期望别人做出改变。
❖放大我们看到的他人身上的优点。
❖帮助我们看清自己在哪些地方心存怨恨。
❖通过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意识到的方式影响自己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