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式创业:会摆摊就会做生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创业新手村:摆个小摊,打好创业基本功

摆摊第1关:我该卖点什么呢

本节通关问题

你可能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想到:要不摆个摊试试看,万一成了呢?这时,闯入你脑中的第一个问题大概率是:要卖什么呢?这第1关,就是选对品。

摆摊卖什么和摆摊的地点息息相关。比如,在菜市场里摆摊就适合卖卤味,因为菜市场里的顾客大多是给家里准备饭食的人,卤味可以方便他们顺手给餐桌加道菜;在居民区摆摊就适合卖一些主食型的小吃、早餐,大家都离不开主食;在网红街摆摊就适合卖网红产品,因为顾客来这里大多就是图新鲜、拍个照。

我们可以根据区域类型来将其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大学城、大型工厂区和夜市,第二类是社区,第三类是小学旁边,第四类是写字楼区。在这四类区域叠加得越多的地方摆摊,生意就会越好。在两类以上区域叠加的地方,你就可以在这里开摊了。

那到底该卖些什么呢?先别急,你可以对标自己的精力、兴趣和能力,找到最适合你卖的商品。根据顾客需求可以将商品分为三类。

1 那些“天天用”的商品

第一类商品是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生活刚需商品,比如每日三餐所需的食物:蔬菜、鸡蛋、食品饮料以及速冻早餐食品等。这类商品消费频次高,但竞争大,毛利也相对较低。不过,只要摆摊位置选对,生意也会比较稳定。这类摊位要摆在老少三代同居的家庭占比大的社区里,这样才有足够大的消费基数。

这里有一个细节要注意,卖生活刚需商品时,每天摆摊的位置、时间最好也能相对固定,这样能建立信任,留下更多的老顾客。你想啊,如果你家楼下有两个卖菜的摊主;一个是天天在固定时间、固定位置卖菜,另一个是在不固定的时间、不固定的位置卖菜;前者带给你的信任就会更多,对于后者,你最担心的问题可能就是不足称。

而如果你摆摊的时间和位置相对固定,成交时你也可以说:“我以后会经常在这里卖菜,放心,我卖的菜不少称,还新鲜。”你多与顾客说话,就能慢慢赢得信任。你还可以在顾客付完钱后,再送一把小葱,说:“欢迎下次再来。”为什么这么做?这其实就和你买一斤瓜子,店主最后再往上加一把瓜子一样,你会觉得自己赚了。顾客觉得自己得到了实惠,下次就愿意再来。

卖生活刚需商品时,你可以根据顾客的生活节律来调整商品。这里的节律指的是顾客一周里的需求变化。例如,从周一到周四要上班,顾客会多买方便处理的菜品,如小白菜和番茄。而到了周末,顾客则可能会买制作比较费时的菜品,如小龙虾和凤爪等。如果你只卖菜,那么在周末你就可以增加一些调味菜品,比如大葱、香菜、生姜、蒜、紫苏;还有炖汤时会用到的配菜,比如白萝卜和莲藕等。这些菜品的利润往往比绿叶菜高,损耗也更少。

卖生活刚需商品时,要注意多做市场调研,价格一定要比附近超市里的有优势。要不人家为什么到你的摊上买这些商品呢?但是,如果你在陌生的社区里摆摊,怎么判断这个社区里是否有销售基础呢?一是看周边幼儿园是否多,或者是否有小学或中学。二是看以下几种店铺的生意情况:宠物店、口腔门诊、干洗店、超市、水果店、理发店。绕着社区走一圈,在15分钟内,能看到2家以上上述店铺的社区,说明人口密集度高,在这一类社区里摆摊就有足够大的消费人群。

在社区里摆摊时,你要想办法获取信任,尽量固定在一个时间、位置摆摊,并且掌握家庭消费的周节律变化。这是卖得更多、赚得更多的关键。在写字楼附近卖早餐也是同样的道理。

2 那些“让人变开心”的商品

如果卖生活刚需商品时,销量是稳定的,那么卖第二类商品——非刚需商品时,比如零食、鲜花、玩具、饰品、套圈等,你就要懂得应时应地、灵活变化了。不买、不吃这类商品,也不影响人们生活,买了、吃了会让顾客开心。按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这类商品更能提供情绪价值。想卖好这类商品,你得想办法让顾客高兴,顾客越高兴,你的销量就越好。而这类商品虽然消费频次低,但是毛利高,而且投入成本低。

卖这类商品,你首先要选对时机,要挑顾客处于相对休闲放松的状态时进行推销,周末和节假日是这类商品的销售高峰期;其次要选对商圈,最好是在客流量大的夜市、广场、大学城附近摆摊。

其中,让顾客吃得开心是重点。能让顾客吃得开心的首选是特色小吃。不同商圈里的小吃摊经营的类目也不一样。大学城附近的小吃摊,经营类目一般比较多样,比如麻辣烫、烤肉串。大学生馋了就会喊上同学去打牙祭,大学城里学生的数量多,只要小吃摊口味好,名声传播的速度肯定特别快。如果你的手艺不错,而且你在工业比较发达且劳动力输入型的城市摆摊,那么你在工厂集中区做小吃生意,销量也会不错。在这个商圈,你摊上的小吃要以主食为主,特别以三类炒主食为主:炒饭、炒面、炒粉。一是因为炒主食的味道比较香,二是因为这三类主食爆炒出的香味容易让饿着的人难以抵挡诱惑。因为工厂大多会采用倒班制,并没有清晰的周末,所以周边小吃的销量大也很稳定。

做面向儿童的生意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比如卖玩具的摊,就更适合摆在幼儿园和小学相邻的区域。如果附近只有小学或者幼儿园,摆摊效果都不会太好,一天中能做生意的时间会很短。而小学和幼儿园放学的时间大概会差一小时,在二者相邻的区域摆摊时,可以移动摊位以延长营业时长。卖这一类的商品,最重要的是让小朋友们试玩,要设一个“靶子”。他们玩得越高兴,你卖得越好。

如果刚开始你实在不知道卖什么,或者精力和时间不够,可以卖时令性强或者能增加节日氛围的商品。比如,夏天可以卖短袖衬衫和拖鞋,冬天可以卖手套、棉袜、围巾;情人节可以卖鲜花、小蛋糕或者手工巧克力。到了一些其他重要节点,比如高考期间,就可以卖与“一举夺魁”有谐音梗的向日葵;到了如春节这样的大节日,可以卖各种各样的年节用品。这里要注意,不管是卖短袖衬衫还是背心、内裤,都要尽量选择均码的商品,少备有设计感、多尺码、多款式、多颜色的鞋类。个人眼光差异很大,这些商品特别容易砸在手上。卖季节性商品就是为了小试牛刀,先找到摆摊的手感,因此一定要小批量进货,先试销。

想卖这一类商品,地点首选夜市。但有一个问题,如果是成熟的夜市,会很难挤进去。可要是新的夜市,也不知道它未来发展得怎么样。

我可以介绍三个观察夜市的方法:第一,看附近餐饮店,特别是火锅店、排档开业到几点,如果是开到夜里12点后,那说明附近食客不少;第二,看附近娱乐场所业态丰富度和店铺数,越丰富、越多,年轻人就越多,也睡得比较迟;第三,看公共交通的停运时间,在夜市周边比较热闹的地方,最后一班公交车也会比别的地方晚一小时。

3 卖有门槛或优势的商品

除了卖生活刚需商品和非刚需商品,还有一类商品,它卖的是手艺服务,比如在旅游景点或者公园里画脸绘,编小脏辫,拍个性摄影,画人物素描等。除了商品本身,消费者选择这些服务,更多是为手艺而买单的。

2024年4月,某明星演唱会场外,有一个化妆师在摆摊,专门给来听演唱会的姑娘做全套妆造,188元一套。演唱会开了6场,他摆一天摊大概有1500元的收入,6场演唱会跟下来,他也就有了近万元的收入。他的手艺越好,找他化妆的人就越多。

在大学城或者年轻人特别多的街区,比如文艺街,你可以卖手工首饰,比如手工艺品、自制饰品、手工包、个性穿戴甲等。虽然这些商品的制作成本略高,但是其附加值也高。年轻人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商品或者有个性的商品付更多钱。发现了吗?这一类商品,顾客消费后,还特别喜欢拍照发朋友圈,这就增加了他们的社交体验。如果你的手很巧,也有很强的审美能力,那么这些商品也是不错的微创业选项,甚至可以说是“无本”创业。

另外,还有一个有一定门槛但需求量大的生意,就是给手机贴膜并卖手机配件了。从理论上说,只要是有手机的人,就是你的潜在顾客。因此,摆摊的位置并不太受限,在购物中心门口、各大夜市里都可以摆摊,在社区里和地铁出口外也可以摆摊。能不能卖得出和卖得好,主要考量的是你的手艺。你先要让自己对目前最主流的手机机型很了解,特别是要对用户的使用痛点特别了解。你的摊位上只要有5款热卖机型的相关产品就够了。手机机型这么多,你也很难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而且手机流行、变化速度快,你进的产品多了很容易砸在手上。

只要你贴膜的手艺过关,相关的手机配件,像手机壳、手机链、手机支架的销售量也会更高。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想多卖手机配件,你可以在贴膜前向顾客提一嘴:“我现在开始贴膜,你可以看看这里的手机壳有没有喜欢的。”你只要一开始贴膜,就不要再说话了。贴膜时你不说话,顾客会觉得你很认真,对你的信任感也会变强。等把手机膜贴好,把手机交给顾客时,你可以再推荐手机配件。只要顾客对你的贴膜手艺满意,连带购买率也会很高。并且这些配件的利润也都比较可观。

当然,你还可以调研商品资源及产业资源,了解所在的区域里有没有比较突出的资源。比如,农业特产、商品集散地,都是优质的资源。盘点资源后,你就可以尝试依靠就近优势用好这些资源。比如义乌是小商品集散地,有很多的尾货,这里就可以作为一个货源地选择。

选好卖什么后,你千万不要忽略一件事,就是获得家人的支持,特别是父母和孩子的支持。很多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也许会觉得摆摊这个活儿多少会让他们没面子。如果你有孩子,你又刚好在他们的学校附近摆摊,那么他们可能会面临同学的议论。因此你要把你的创业计划和他们同步,获得他们的支持。

摆摊创业第1关是想好卖什么,可心理上的第1关是获得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

小结一下

卖刚需商品:固定摊位,靠长期信任。

卖非刚需商品:周末和节假日是销售高峰。

卖有手艺门槛的商品:手艺是关键,你的手艺要好到能让顾客拍照并发朋友圈。

行动挑战:俗话说,光说不练嘴把式。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实操,因此每一节结束后,我都会布置一个行动挑战。这一节的行动挑战就是盘点一下自己手上的资源、精力和受限条件,在三类商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