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层:管理职业化进阶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层的立场是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情如果到了没有发展余地的地步,就要勇于变革;只有变革才有出路,有了出路才能更长久地发展下去。当企业面临发展瓶颈时,唯一的出路就是变革,但对于中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变革往往是最困难的事情。因为变革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破坏已成型的利益格局,甚至要拿企业员工的既得利益去博弈,所以多数企业的变革都是浅尝辄止,最后不了了之。

既然如此,那企业改革还要不要搞呢?当然要。该怎么做呢?其实,企业改革能否成功,关键看中层站在哪一边(如图3-1)。中层站在老板这边,改革成功;中层站在普通员工这边,改革失败。所以,老板要想取得企业改革的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赢得中层的响应和维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图3-1 企业改革能否成功关键看中层站在哪一边

原来,企业要进行改革,通常是老板提出来的。因为老板在企业中负责统筹全局,他对企业的运营情况非常熟悉。企业发展什么时候遭遇阻力和瓶颈,老板通常会比其他人先觉察。而作为统筹全局的人,他又必须拿出解决方案。于是,老板就提出了企业要变、要改革的观点。

很多一线员工却并不这么想。一来,他们通常只从事某类具体工作,缺乏全局意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整个企业已经摇摇欲坠,因为所在的部门属于全企业的盈利部门,没有丝毫紧张空气,员工根本不知道危险就在眼前。二来,他们对目前的工作模式产生了一定的路径依赖,不愿意轻易改变做事的习惯和方式,认为改革就是瞎折腾,变来变去非常麻烦,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甚至觉得不变还能维持现状,变了之后可能还不如现在。

既然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中层,就要认清自己的管理角色,即要弄清自己的立场。中层在企业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当老板和普通员工的立场发生冲突时,中层的立场就变得特别重要。在改革这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上,中层要坚定不移地站在老板这边。

有的中层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立场,没有搞清楚状况,就站在了员工这边,弄得老板孤立无援。有的中层表现得特别“公正无私”,觉得做老板的不容易,员工说的也有道理,就站在中间和稀泥,一边让老板少说两句,一边让员工也做一些让步,弄得好像只有他才是对的,他是整件事的“裁判”,他才是“好人”……对于中层来说,这都是非常不职业的表现。

身为中层,必须要成为企业改革的响应者和推动者,必须要站在老板这边。如果实在与老板观点不同,立场相悖,可以选择不做中层,或者离开公司。既然选择做中层,就要站该站的立场,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这叫立场要对。

至于有的中层想保持“好人”的人设,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在一家企业里,只有老板才可以做“好人”,中层都要做“恶人”。如果中层都去做“好人”了,老板还做“好人”的话,整个企业就会一团和气。一旦企业出现问题、遇到发展阻力,就很难得到解决。这样一来,企业的前途可想而知。

因此,在现实中,中层做“好人”,就会逼得老板没办法,被迫做“恶人”。一家企业如果是老板做“恶人”,就避免不了分崩离析的状态。一家企业之所以能有凝聚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板一定要做“好人”。而要想让老板做“好人”,唯一的前提就是,中层必须做“恶人”。

老板做“好人”,中层做“恶人”,是一家企业能够实现改革、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境界。站在企业的角度,老板做“好人”,中层做“恶人”,对整个组织来说是件好事。因为老板是“好人”,员工遇到一些困难,就愿意找老板帮忙。老板可以借此使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纽带变得更加紧密。中层做“恶人”,一来可以减少某些中层带领下属员工离职创业的概率,二来可以减少某些中层恶意煽动下属员工对抗上司的情况。这样一来,员工对老板、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

有了极高的忠诚度和极强的凝聚力,企业的改革之路自然会顺畅很多。这也正是中层站在老板这边的意义所在。只有学会响应变革,推动变革,成为与老板立场一致的中层,才有资格升职做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