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朕真不想做皇帝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1章 大灾的前兆

大灾,比朱祁钰想象的来的更快。

大概刚出正月的时候,裴琰与叶宗两人就被朱祁钰打发出去买粮食了。

朱祁钰估计这两人没有两三个月是没办法回来了。

至于大明太祖朱元璋所下的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对于朱祁钰来说那就是个屁。

不管王安石这个人如何,变法成功与否,朱祁钰还是很喜欢他的一句话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如果所有的规章制度都一成不变的话,那人类还怎么进步。

纵使这条法规在当时极其合适,那到了几十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变得不合适。

所以说,变法是一定要有的,每个时代都有符合自己时代的法律。

不过朱祁钰此时却没心情管这些东西,山西,陕西的灾情已经闹起来了。

早就有经验丰富的老农知道要发生大灾,所以便倾尽家财收购粮食。

而整个市面上的粮食就那么多,新粮还没下来,而旧粮却已经快要被吃完了。

所以说整个山陕的粮食价格几乎是在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之内,就上涨到了一个极其恐怖的价格。

平日里一两银子就能买一石粮食,而这说的还是上好的今年下来的新粮。

至于陈粮,一两银子就算是买不到两石,但是买个一石七八还是差不多的。

现如今整个山陕的粮食几乎上涨了五六倍之多,而且这还是有价无市,也不知道是百姓们将市面上的粮食都买光了,还是有人想趁这机会发上一笔国难财,囤积居奇将粮食都给买走了。

不过无论过程如何,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一下虽然还没有真正的波及到那些手中有地的农民,但是却已经让在城中住的城里百姓吃不起饭了。

人一旦吃不起饭,便什么就都不怕了,这个月以来,山陕已经出了好几次百姓冲破粮商的粮库,将粮食抢夺一空的事情了。

其实这也算是给了那些粮食商人一个教训,只是让他们血本无归而已,又不是直接杀了他们。

不过对于那些商人来说,发生这种事情恐怕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商人就是如此,低买高卖才能挣到钱。

虽说投资已经翻了五倍,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觉得粮食的价格肯定还能涨得更高。

说实话,朱祁钰觉得这些人就算是被抢了也没什么好可惜的,一个个都是奸商,没丢了命就算是好的。

只不过官府对于这种事情也没办法管,毕竟法不责众,这粮食几乎城中每一个百姓都抢了,难道你能将每一个百姓都给抓到大牢当中去?

此时的山西河南巡抚于谦,自然也知道了这种情况非常不对,极其不对,简直就是发生大灾的前兆。

当然了,于谦自打年后便给朝廷一直上书,禀报有可能发生大灾的事情。

但是这些奏折通通都被王振给拦下了,其实也不是因为他当日借着瑞雪兆丰年的话吹捧了朱祁镇,而是自打于谦上书弹劾那一天起,王振便发话直接将于谦的奏折都扔了。

那些奏折都没有走到王振这里就被扔了,而王振直到此时都还不知道山西发生的异样。

当然了,就算是王振看到那些奏折,估计也会嗤之以鼻,随后扔进垃圾桶当中。

毕竟俗话说得好,瑞雪兆丰年,谁不知道冬天下了大雪对粮食好?

山陕之地的灾情完全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笼罩在了两省之内,灾情在其中肆无忌惮的发酵,恐怖的气息在其中蔓延,偏偏大明朝廷,或者说朱祁镇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事情,任由大明吞下这颗苦果。

当然,如果朱祁镇知道的话,大明想要赈灾还是不难的,至少不会像前世那样凄惨。

但是实际上却没人想赈灾,想赈灾的人被蒙在鼓里,不想赈灾的人知道了也没用。

这么说也不是说清流一派的官员全都是蠢货,看不出要发生大灾。

但是灵星几个人看出来了,上书也没人会在意。

开玩笑,之前过年的时候下了那么大的雪,今年的收成怎么可能会差了,甚至是颗粒无收?

至于粮食价格有些上涨,这对于这个时候来说也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多少有些特殊。

新粮还没下来,旧粮却已经快要消耗完了。

任何地方在这个时候的粮价在这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上涨,只不过是多与少的关系罢了。

纵使山陕的粮食价格上涨的有些诡异,但是还是不太能引起朝堂诸公的注意。

大明大了去了,每天发生的事情别说一箩筐,就算是填满一间房间估计都绰绰有余了。

简单来说,仅仅是一地的粮食价格有些上涨,还是在这个粮食价格都会上涨一些的季节,这一点点屁事没人会在意。

而于谦虽然知道,但此时还是无能为力。

他这时候只能劝阻山陕之地的百姓们,趁这个时候种植一些高粱之类的作物。

只是有些百姓听了,有些百姓不听,毕竟高粱那种东西怎么能比得上麦子。

不仅产量低,而且还不好吃。

如果现在选择种高粱的话,很可能会导致麦子欠收,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这样做。

但是实际上已经有人看出来即将要发生大灾,选择在麦地里种下了一些高粱。

于谦再也无法再做的更多了,在大灾面前,个人的能力便是如此。

纵使你是天纵之才,你能改变一县,一府,还能改变一整个省?甚至是几个省?

对于于谦来说,他已经用尽了他能用的所有办法,不管是向朝廷申请救济,还是呼吁百姓种些高粱收成快一些的粮食。

他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只是似乎是上天不愿意让于谦这般真正心系百姓的人看见百姓受苦,二月初,于谦父亲去世了。

虽说大明不和之前的宋朝一样,守孝需要守满三年,尤其是官员,有些特别情况可以用一个月来抵一年。

于谦就此暂时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虽说时间不长,但是说来也不短。

于谦父亲病逝,母亲也随之病逝,于谦为父母守孝半年,之后才重新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