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章 执手泪眼念亲恩
李亨顿时脸都黑了,但万寿正阳楼上挤满了人,不方便跪下请罪,且李隆基正看得津津有味,脸上依旧挂着笑容,似乎没听到一般。
李亨犹豫了片刻,他本来就是没什么主见的人,加上赵楚宾又不在身边,踌躇半晌,终究不敢跟李隆基对话,只好狠狠地朝李林甫瞪了一眼。
李林甫冤死了,这两人确实不是他安排的,只能说前期大肆宣传,余波蔓延到了普通老百姓中,后面再想遏止已经来不及。
他正绞尽脑汁地想用些什么话来把这一尴尬的时刻遮掩过去时,就见李隆基朝后招了招手,叫道:“寿王,你到前头来,你心心念念的神龟到了。”
李瑁正躲在后排幸灾乐祸,听到李隆基叫他,不得已挤到前排,装模作样地朝下张望,故作惊喜道:“果真极大,且神采非凡,看起来不似凡物啊!”
不似凡物,那就还是凡物。
不知道是不是听出了李瑁的话外之音,李亨和李林甫不约而同地眼皮一跳。
李隆基正要说些什么,就见一个内侍满头大汗地挤了进来。
地方狭窄,他也来不及下跪,只好弯着腰道:“陛下,宁王府紧急来报,宁王病重。”
楼上众人大吃一惊,李隆基更是脸色剧变,想也没想便脱口而出:“起驾!去宁王府!”
宁王李宪当年的让皇位之恩,李隆基记到现在。(注11)
兄弟情深,自然心急如焚。
李林甫及时把他拦了下来:“宁王未必没有转机,陛下此时不宜亲身前往。”
李隆基这才醒悟过来,皇帝亲自探视重病的臣子,须得在弥留之际,探视过后,不死也得死了。
那个内侍忙道:“宁王想见寿王,来请陛下恩准。”
李隆基马上道:“准了。寿王是他养大的,岂有不肯之理?”
李瑁忙过来跟李隆基行了礼,匆匆跟着内侍去了。
边令诚赶紧使了个眼色,立即有两个内侍跟在李瑁后面一起下了楼。
与朱雀大道的热闹非凡比起来,宁王府里一片静悄悄的,下人们一个个愁容满面,无精打采。
见到李瑁策马飞奔过来,下人们的脸上才现出了一丝喜色,赶紧奔走相告:“小王爷回来了,小王爷回来了。”
一个简单的称呼“小王爷”,却无意中将温馨的氛围烘托出来。
李瑁心中一暖,原主的记忆涌入脑海。
不独宁王李宪,就连整座王府里面的下人也是真心实意地把李瑁当成正经小主子的。
一个穿着青色服饰的王府内宦匆匆迎出,对着李瑁倒头就拜:“小王爷快些跟我来,宁王他老人家等你好久了。”
李瑁跟着他匆匆往府里走,绕过抄手游廊和影壁,一路走到最里面,才是正卧。
那个王府内宦将门帘掀开,李瑁一头钻了进去。
两个跟来的内侍不由分说也跟着挤了进去。
王府内宦不敢吱声,敢怒不敢言地在背后恨恨地唾了一口。
屋子里门窗紧闭,透着一股浓郁的药香。
没有点灯,四周围都是一片昏暗。
只依稀看到屋内摆着一张高背雕花拔步床,床上静静地躺着一个人,从身形看,正是宁王李宪。
李瑁心中一阵酸楚,记忆中的碎片翻涌上来。
李宪对他视如己出,细心抚养,比对那些亲生儿子还要好,小的时候就抓着他的手一笔一划练字。
李瑁淘气,字没好好写,倒是把李宪的胡子上全沾满了墨汁。
李宪也不生气,一次教不会,就教第二次。
两人其乐融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对于李瑁而言,这里才是他的家,而李宪才是他的父亲。
坐在龙椅高高在上,俯视着自己,带着帝王威压的李隆基,是天子,是帝皇,是天下的君父,惟独不是他的父亲。
李瑁喉头滚动,想像小时候私底下儿子称呼父亲那般喊一声“阿爷”,却又警觉地朝后面看了一眼,见那两个内侍正不错眼珠地盯着自己,只好把那两个字咽下。
李瑁走上前去,跪倒在床边,扒着床沿,轻声唤道:“阿清回来了。”
不能叫“阿爷”,又不愿称“大王”,李瑁只好什么都不叫。(注12)
躺在床上容色憔悴的李宪猛然睁开双眼,艰难地侧头看向李瑁,又惊又喜,喘着粗气道:“阿清……你终于来了,快,扶我起来。”
李瑁忙小心将李宪扶起,在他背后塞了好几个厚实的靠垫,将他的头小心地枕在按压下去的凹陷之中,让他坐得尽量舒坦一些。
李宪似乎比李瑁还要激动,他不顾身体的虚弱,拉着李瑁的手,正要说些什么,眼光一转,却看到鬼鬼祟祟跟在后面的两个内侍。
李宪像是明白了什么,对那两个内侍道:“我要跟寿王说说体己话,你们俩先退下吧。”
两个内侍对看一眼,边令诚派他们两个来就是为了盯着看他们私底下说什么的,怎么能够这个时候退出呢?
见他们两个脚下生了钉子般一动不动,李宪脸色一沉:“怎么?寡人还喊不动两个奴婢了?”
其中一个内侍赔笑道:“回禀宁王,我们过来也是为了看顾寿王的,您老有什么话只管交代,奴婢们绝对不敢打扰。”
李宪眼中闪过寒光,厉声道:“两个奴婢也敢吩咐寡人做事?来人,请先帝御赐宝剑,寡人先斩了这两个奴婢的狗头,再去找陛下请罪!”
他此时声若洪钟,中气十足,一点都不像个病重之人。
门外候着的王府内宦巴不得听到这句,忙大声应了一声。
两个内侍吓得面如土色,虽然边令诚的命令不能不执行,但为此献出脑袋就太不划算了,再说圣人与宁王兄弟情深,宁王将死之际,圣人还能为两个内侍跟他置气不成?
两个内侍忙不迭地往外面走,一边走一边点头哈腰道:“奴婢知罪,奴婢现在就出去。”
等到厚厚的门帘放下,听着两个内侍的脚步声走远,李宪才泄了那口气,身体又软了下去,整个人气喘吁吁,面色蜡黄。
李瑁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抢先抓住李宪干枯的手,喊道:“阿爷!”
——————————————
以下考据可跳过,谨供书友参考
——————————————
『注11:关于宁王李宪』
在李隆基父亲睿宗李旦为立储犹豫不决时,他大哥李宪主动上表把太子之位让与弟弟李隆基,因此李隆基一直与宁王李宪保持着深厚的兄弟感情。再后来,由于武惠妃前几个儿女都早夭,玄宗怕小儿子李瑁养不活,便将李瑁送到宁王府上,由宁王妃抚养长大。也因此李瑁与宁王情同父子,反而与玄宗不甚亲近。
『注12:关于宁王与寿王相互的称谓』
寿王李瑁最初名字是李清,直到开元二十三年一大帮兄弟一起改名,他才改成叫李瑁,而他从小养在宁王府,因此宁王李宪在私下场合一直叫他阿清。而他与宁王情同父子,在私下也是按唐朝习俗叫宁王为阿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