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研究(总第7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中亚形势发展基本走势

中亚地区发生的重大变化是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亚地区形势和格局最突出、最重要的因素,其未来走向值得高度关注。

从大国关系变化看,美国对中亚战略新变化对未来中亚地区的稳定大局难免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其一,给中亚地区政局平添不确定因素。从苏联解体以来中亚地区出现的几次重大政局变化来看,大国关系主要是美俄关系的变化对中亚地区形势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关键性、决定性的。中亚五国独立之初盲目西化,导致政局动荡,与当时俄罗斯全面向西方靠拢,无暇顾及中亚,而美国乘机大举“进军”中亚,强行推广议会民主直接相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亚地区回归威权体制,逐步形成“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政权体制,政局由乱到治,其背景是俄罗斯面对北约东扩,开始改变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转而实施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方针,把包括中亚五国在内的独联体国家作为其外交优先方向,坚决抵制西方的渗透。2005年前后,美国利用阿富汗反恐战争后中亚国家出现的向美靠拢热潮,在中亚地区再次强化“西化”战略,并在吉尔吉斯斯坦策动“颜色革命”,造成吉尔吉斯斯坦政权非正常更迭,对中亚政局稳定构成强烈冲击。[5]现在中亚形势又到了一个新的关键节点,其表现是美国开始对中俄分别实行遏制,并把遏华制华作为重点。这势必对中亚地区的稳定构成新的重大威胁。

其二,使中亚地区安全蒙上阴影,一是会干扰阻碍中亚地区有效合作打击“三股势力”。美国奉行双重标准,以“维护人权”为由恶意攻击中国在新疆开展的反极端化工作,伺机挑拨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破坏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打击“三股势力”,给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以可乘之机,有可能使“三股势力”在中亚死灰复燃,再趋活跃。二是增加“一带一路”建设风险。美国动用亲西方非政府组织和舆论力量,不断在中亚国家鼓动反华示威游行,恶意抹黑“一带一路”项目,并蛊惑激进势力冲击在中亚的中资企业,使相关项目实施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三是影响社会安定。中亚国家经济近年来受西方对俄制裁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一直未能走出困境,现在又遭逢中美贸易摩擦,中亚各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民生问题更加严峻,中亚各国社会稳定堪忧。

其三,对中亚地区良性区域治理构成阻碍。美国在中亚挑起地缘对抗,使中亚地区的区域治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地区失序的风险会更加严重。美国强化排除中俄的地区多边机制,并大力推行“印太战略”,竭力拉拢印度和分化中亚国家,不利于中亚地区合力共建合作性的有利于稳定的地区新秩序。

与此同时,更要看到美国要实现其中亚战略的目标尚面临不少制约。

首先,中亚国家不会盲目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虽然美国大张旗鼓地策动各国反对“一带一路”,但由于不能提供有竞争力的替代方案和足够诱人的经济利益,中亚国家并不真的买账。目前,在中亚地区,唯有中国有意愿并有能力帮助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中亚国家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实际上已亮明了自己的真实立场。美国利用跨界民族炒作新疆问题、离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图谋也难以得逞。极端主义是威胁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公害,打击极端主义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共同需求,随着对中国真实情况了解的不断加深,中亚国家对中国在新疆开展的反极端化斗争会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其次,俄罗斯不会任美国在中亚为所欲为。俄罗斯仍然被美国视为中亚地区真正的地缘政治对手,对俄遏制依然是美国在中亚追求的重要战略目标,并没有丝毫放松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蚕食与挤压。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对美国加大在中亚地区对华遏制严阵以待,保持高度警惕。2019年,面对美国对中亚加大渗透,俄罗斯全力护盘,普京总统遍访中亚五国,进一步巩固与各国关系。俄罗斯扩大在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基地,恢复由土库曼斯坦供气,积极促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可见,俄罗斯对美国在中亚的举动并未坐视不管,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美国对中俄的双重遏制也促使中俄在中亚的合作更加紧密,这将对美国的中亚战略形成强力阻遏。

最后,美国在中亚也有诸多短板。美国不是中亚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根据2019年6月数据,哈萨克斯坦出口对象国中,美国排名第20位,出口量不到中国的8%;在进口对象国中,美国排名第5位,进口量不及俄罗斯的6%。[6]根据2019年1月数据,乌兹别克斯坦的出口对象国中,美国所占份额低于0.2%,未能进入前10名,而中、俄分别占27.5%和12.6%,仅次于荷兰(29.4%)。[7]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进口对象国中,美国仅排第11位,进口额为3.14亿美元,中国、俄罗斯分列第一位、第二位,进口额分别为35.4亿美元和33.8亿美元。[8]同时,美国地理上远离中亚,在中亚缺乏有力有效的抓手,其推广的西式民主与中亚各国固有的思想文化也颇不契合,中亚各国普遍对美国策动“颜色革命”保持高度警惕。

从地区国家走向看,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政局的重大变化实际上已揭开了中亚地区新一轮改革的序幕,两国的改革走向将对中亚地区的未来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政治上看,乌、哈新总统都在加强国内的政治改革,主要目标是革除体制弊端,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公平正义,增强民众信任。总体看,民主化有可能是乌、哈两国政治改革的主流方向,适当分权、建立对权力机构的有效制衡乃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因为高度集权会受到来自西方世界越来越大的民主压力,而且源自各国调整改革的迫切需要。吸取独立之初盲目西化的教训,目睹吉尔吉斯斯坦“颜色革命”后的乱局,乌、哈今后会更多考虑自身实际选择民主化道路,不会盲目照搬,急躁冒进,而是要在确保国家稳定的前提下,谨慎而稳妥推进民主化,以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作用看,乌、哈两国实行完全西方式的民主制度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对现有体制进行修补、完善和改进。从经济上看,乌、哈都在加大内部的经济战略调整,总的方向是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提高自主能力,这对推进中亚区域合作将是一个有力促进。目前,中亚国家都在积极主动改善周边环境尤其是“邻里关系”,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中亚区域合作有望逐渐向前推进。[9]当然,未来不论是乌、哈两国的经济改革还是中亚国家自主的区域合作,都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但在内外多重积极力量和因素的促动下,中亚地区经济仍很有可能逐步积累阶段性成果,最终实现局部性突破。

从中国在中亚的前景看,尽管目前遇到的压力和困难增多,但总体上中国在中亚的机遇仍远大于挑战。首先,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作为近邻的中亚国家具有持久的吸引力,为中国继续巩固和扩大在中亚的影响力提供了任何力量都无法攻破的有力前提。其次,中国提出和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为中亚国家走出困境提供了有效帮助,加之自身具有高度的包容性,更容易为中亚国家所接受和响应。中国方案强大的感召力为中国进一步推进对中亚外交提供了可持续的强劲支撑。[10]第三,中国与中亚国家没有根本的利益分歧和利害冲突,相反,中国已与中亚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中国增强与中亚国家合作的有力平台和抓手,加之中俄在中亚业已形成牢固战略协作的关系,中国在中亚的前景向好。


[1] 邓浩,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亚南高加索地区形势和上海合作组织。

[2] Самоценный регион-Газета Коммерсантъ № 22(6743)от 07.02.2020.https://www.kommersant.ru/doc/4244360

[3] РСМД:Узбекский Дэн Сяопин:новая внешняя политика Шавката Мирзиёева.https://russiancouncil.ru/blogs/sofia-paderina/33998/.

[4] 周帅:《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增长趋势明显、发展潜力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第212~222页。

[5] 邓浩:《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形势的演变及其走向》,《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7年第6期,第2~12页。

[6] https://www.countryaah.com/kazakhstan-major-trade-partners/.

[7] http://www.worldstopexports.com/uzbekistans-top-10-exports/.

[8]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zbekistan/imports-by-country.

[9] 参见赵常庆《中亚国家一体化有望重启》,《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第105页。

[10] 邓浩:《“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的中亚外交》,《欧亚发展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第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