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学生成长手册(八年级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畅所欲言

1 你有没有过努力没效果、被说成“假努力”的经历?

2 你有没有“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3 和同学交流一下课前调查的情况。

相信你听过很多老师都强调要重视预习、要认真复习等等。为什么预习和复习这么重要?笔记又应该怎样做才更高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学习策略,做好学习规划。

认知加工策略

我们的学业表现与自身的学习策略存在密切关联。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而制订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主要包含两大策略:一是认知加工策略;二是自我调控策略。

认知加工策略指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通过重复呈现学习材料,使注意力得以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自身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学习内容。比如:背课文时一边听录音一边跟读,或一边背诵,一边做相应的动作。参与的感官越多,注意力越集中,记忆越牢固。

精加工策略:通过对学习材料深入细致地分析、加工,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记忆的策略。比如,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等。学会知识、掌握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运用与实践,主动给同学讲题就是运用了精加工策略,也是很好的方法。

组织策略:通过对学习材料内在关系进行深度加工,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建立知识的逻辑体系。比如,编写提纲、设计表格、绘制思维导图等。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the Mind Map)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东尼·博赞拥有心理学、语言学和数学多种学位。在研究大脑潜能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科学巨匠达·芬奇的一些传世笔记手稿,看到其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可能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他发明了思维导图。如今,思维导图已广泛应用于教育、商业、个人发展等领域。

思维导图一般呈放射状,先在中央绘制核心主题内容,再向四周绘制低一级主题的内容,直观展示各级主题的关系。各层级用彩色曲线相连,每个主题有关键词,有小图标。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将思维形象化,帮助大脑激发更多创意。

思维导图示例[1]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进理解和记忆。在思维导图中,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便于集中精力;关键词可灵活组合,提高创造力,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不断有新发现,思想自由流动。

康奈尔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广泛应用于听课、阅读、复习和记忆材料等场景。使用这一笔记法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力,增强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效果。

康奈尔笔记法把一页纸按下图分割成三个区域。

右侧最大的空间是笔记区,用来记录讲课内容,按照平时习惯记录,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内容。记录笔记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符号进行分类,比如,老师强调的重点用“▼”,自己没听懂的用“?”,容易错的地方用“☆”,等等。符号与含义可以自己选择和确定,但要形成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

左侧是线索区。临近下课或刚下课时,立即将右侧的笔记内容概括出要点,变成几个问题写在这里。写好问题后,就把右边内容遮住,尝试通过回忆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方面马上复习了内容,另一方面理清了头绪。

底部1/5左右的空间是总结区。在每天晚上或者周末复习的时候浏览笔记,提炼出核心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一两句话写下来,可以加上重要的公式。以后的复习,可以先看底部总结区,再看左边线索区尝试回答问题,最后才看右边笔记区。

初用康奈尔笔记法时,可以先以某一个学科为例进行尝试。在不断熟练的基础上,再用于其他科目。

使用康奈尔笔记法,笔记本不能太小,应选择B5或A4大小、能摊开平放的笔记本,最好是线圈本或者活页本,可以灵活增加内容页。也可以直接购买康奈尔笔记本。

说一说

你能想到学习过程中自己曾用到过的一些认知策略吗?请举例与同学进行分享。

主动学习

不管是康奈尔笔记法,还是思维导图,其核心都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很多研究都表明,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被动学习!下面再介绍一些主动学习的方法。

1 SQ3R读书法

SQ3R读书法是英语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代表“浏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步骤。这种读书方法特别适合于精读大段的文章和教科书。

浏览:指阅读时先概括地读一遍目录,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了解。

提问:粗略地读课文的章节、标题,试着提出一些问题,或者把标题变成问题。如果没有标题,可以自己设计标题。通过提问题,可以快速找到文章重点,更易理解课文。同时,带着问题去阅读,不容易分心。

阅读:整体阅读时读要点,而不是一字一句地读。如果一两处不理解,先不要停留,往下多读一两段后,如果还不懂,再倒回去读。对重要、难理解的部分反复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在书上圈点。不必介意记住多少,只要找到重点就行。阅读时要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把课文的内容想象出生动的影像,将会记得更好。

复述:阅读后,在不看书本的情况下,尝试回忆书中的内容,写下每段重点。写重点时,不必写完整的句子,更不要抄完整句子。看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获得了正确的答案。背诵这些问题的答案。

复习:隔一两天进行复习,不看书,把目录、要点回忆一遍,再去看书,查缺补漏,巩固已有的知识,还能温故而知新。

2 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提出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终极测试,是传授给他人的能力!当你能把知识教给别人,你当然就掌握得比较牢。

费曼学习法的要点是假设你要把你学会的知识讲给一个8岁的小朋友听,就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不能使用任何专业术语。

费曼学习法有四个步骤。第一步:明确你要讲哪个知识点,设想一下,你会怎么讲,最好写下来。第二步:发现有卡壳的地方或讲不清楚的地方,就去重新复习你要讲的知识点。第三步:将语言条理化、通俗化,写完大声读一遍,看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第四步:找个人讲给他听,看他是否能听懂。

所以,学习过程中多交流讨论,多发言提问,非常有助于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1] 示例由任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