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回声:我在火红年代吃肉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7章 初一

琢磨了半天,秦国庆想起前世干销售时,刷视频跟着小黑胖子学到的绝活儿。他松松腰带,深吸一口气,口齿清晰的念道:“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

一气儿贯口下来,都不带停顿的,姐妹们惊得目瞪口呆。

老太太面上带笑,心下却暗自诧异:这孩子从哪儿学的这些个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秦国庆耍完嘴皮子,勉强算是过关,下一个就轮到了二姐秦胜娣。

她大大方方的站起身来,走到中央,表情丰富还带着手势,“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秦胜娣不愧是老秦家的颜值担当,一首儿歌让她唱的是顾盼生姿,巧笑嫣然。

清脆的嗓音唱出来的歌曲,也是悦耳婉转,句句都有余韵。

唱完之后获得了大家的一致掌声,秦胜娣洋洋自得的冲弟弟挑了挑眉,坐回原位后对着大姐一扬头,道:“姐,上啊,该你了!”

大姐秦胜南撇了她一眼,一个挺身站了起来,大步走到屋子中间,昂首目视前方,大声唱道:“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

秦国庆肚子里暗笑,面上却是一副坚决认同,欣赏不已的表情。他能看出大姐有些紧张,左手握拳,右手捏着裤缝,唱第一句时声音还有些颤抖。

待大姐唱完之后,秦国庆带着小妹‘啪啪啪’鼓掌,母亲也投以鼓励的目光。秦胜南呼了口气,坐回了原位,看了一眼旁边的孽障。

秦胜娣目视前方,心里暗道侥幸,幸亏她刚才机灵,没有露出什么鄙视的表情,要不然......

秦母本来不愿意在孩子们面前表演,无奈秦国庆带着姐妹们起哄,万般推辞不过,她才在众人的期待中站起身来,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儿香......”没什么意外,几句京戏就是普通票友水平,大家也都很给面子的鼓了掌。

老太太的节目就有意思多了,她竟是声情并茂的来了晋北小调。虽然在屋里不能放开嗓音,老太太年纪也大了,气息有些不足。

可咿咿呀呀的小声清唱一段,还是能听出年轻时的风采,超一流的水准,瞬间惊艳到了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们。

秦国庆后来才从母亲口中得知,老太太的祖籍竟然在杉西,她是跟着商队,一路从口外进了京师。

一轮节目表演完之后,余兴未消,眼见时间快到十二点,秦胜娣跳起来对着弟弟催促道:“国庆,鞭炮呢?快拿出去准备好,听我给你喊口令,咱们准时放炮。”

秦国庆赶忙跑去隔壁,取出昨天买好的鞭炮铺在院中。

如今虽然是计划经济制度,可还没发展到后来那种,物资紧张、什么都要管控的程度。除了肉、蛋、布匹等主要的生活物资,像冰棍、糖豆、鞭炮这些零散东西,都是可以不要票、直接购买的。

既然不要票,‘富豪’秦国庆就选了比较响的那种,还一连买了两挂,准备三十晚上放一挂,初一早上再放一挂。

随着午夜的来临,二姐一声令下,秦国庆点燃了鞭炮。

邻居们听到后院异样的鞭炮声响起,纷纷叹息秦家出了个败家子。

自从没了秦二钟,这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平日里经常吃肉也就罢了,过年放个炮也这么浪费。

这种挂响的鞭炮比小鞭贵了两倍,不就是听个响嘛,便宜的小鞭不也一样放?孙秀琴也真是惯着孩子,啥都舍得给他买。

*

第二天一大早,秦国庆又在院子里放了一挂大鞭,他才不管邻居们怎么想。

各家有钱各家花,莫管他人瓦上霜,但使金尊空对月,唯见长江哗啦啦。

“好诗啊!好诗!”秦国庆放完了也不进屋,念叨自己刚出炉的大作,看着孩子们乱哄哄的在碎屑中翻找残炮。

小崽子们也不知道昨晚守没守夜,今天一大早就一群群的跑进了后院,显然都是来磕头领红包的。

时下的规矩是过年不用给父辈磕头,只给爷爷辈往上的老人们磕,老太太在院子里辈分最高,来磕头的孩子自然也就很多。

前院的李正新家、魏秃子家的两个,二大爷计云松家的四个,中院小白眼狼——张小敢,后院三大爷王修文家的四个,乌乌泱泱的把后院北房挤了个满满当当。

老太太乐呵呵的坐在椅子上,孩子们一波一波的磕头,她就一波一波的发红包。

领了红包的小崽子们,转眼间就像撒了欢儿的疯狗一样,头也不回的往院外跑开了。

房大龙带着房小草在门外等了一会儿,他今年二十四岁,自然不能和小崽们子一样,挨挨挤挤的好像多稀罕红包似的。

初一上午来给老太太磕头,是多年的规矩,他也是真心实意的来孝敬老太太。

他爹死的早,家传厨艺没学到多少,当年顶着名额进了钢铁厂厨房,受尽了欺负。还有院子里的邻居们,虽然没故意苛待他们,可兵荒马乱的,人人都只能顾着自己家。

后来被亲生母亲抛弃,一个人带着妹妹求活,这么多年可没少受老太太的照顾。

老太太见兄妹二人进门,赶紧招呼他们上前,待二人磕头领完红包后,拉着房大龙的手就开始唠叨:“大龙,又一年了,你可得抓紧点了,再等下去你还想等到啥会儿?你看隔壁杨德虎,早早结婚......呃!......呸!

这个例子不算!你看中院的张立明,早早结婚,早早就有了孩子。

你要是也能有个孩子,等他长大了,你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到时候家里两个顶梁柱,那日子还不过得红红火火?”

房大龙听着老太太又在催婚,心中也是无奈,又不是自己不愿意找,这不是没有碰到合适的吗?

大过年的,他也不愿拂了老人家的好意,只能恭身垂耳听了。

其实自从那天跟杨德虎掰扯的时候,意外碰到了岳颂英,他就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开窍了。

这段时间一个人的时候,房大龙也想了很多。隔壁秦姐是挺好,可那是张立明媳妇,挨不得碰不到的,每天就这么干瞪眼,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

要是能找到一个像岳颂英那样的女人,身子软软的,似乎......可能......也不错?

“哎,我知道了。您放心,今年肯定让你听着信儿!”房大龙心里有了算计,笑着点着头对老太太承诺道。

老太太又看向了一旁的房小草,大过年的本应是喜庆日子,可这孩子愣是没什么表情,脸上木木的。

“没事就来找胜南聊聊天,你们以前不是经常凑一起吗?她现在虽然上班了,可周末还是在家的,你过来给她讲讲学校里的事,或者让她给你说说上班的事。多交流交流,别整天在屋里闷着。”老太太对着房小草叮嘱道。

秦胜南比房小草大了一岁,以前上学的时候两人都是结伴而行,自从秦胜南接了父亲的班,参加了工作,就很少有机会跟她一起交流谈心了。

房小草没有说话,抬起头来愣愣的看了看老太太,又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秦胜南,最终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下来。

房大龙带着妹妹走后没多久,杨德虎夫妇走了进来,夫妻二人寒暄几句,给老太太磕了头。

按说结了婚的人没资格领红包,可这两位一直都没有孩子,老太太怕面上不好看,就把他们当做孩子一样,一人给发了一个。

岳颂英刚要推辞,就看见丈夫已经收下了,也只能跟着伸手接过,起身向老太太致谢。

出门之后,岳颂英小声嘟囔道:“老太太给红包,你就那么生受了?也不知道推辞一下,显得多没规矩?”

“推辞?我为啥要推辞?你没看房大龙跟他妹妹刚才走的时候,手里都捏着红包吗?他能拿我为啥就不能拿?”

杨德虎本就不乐意来,在他看来老太太非亲非故的,见了面儿道声好也就是了,凭啥要在大年初一,上赶着给人家磕头?

要不是刚才趴门缝上看见房大龙领了红包,岳颂英又硬拽着他来,杨德虎都不愿意出门。

岳颂英夫妇走后,秦家姐弟四人,秦胜南、秦胜娣、秦国庆、秦胜利站成一排,挨个儿给老太太拜年。

“太太,新年好!愿您事事顺心,笑口常开!”大姐秦胜南第一个磕头。

老太太笑着让她起身,看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少女。扎着头发,穿着一身蓝布工装,上了大半年的班,脸上虽然红润,却也有些消瘦,没有了小时候的婴儿肥。

“好孩子,以后工作别那么拼,家里有太太和你娘在,不需要你去挣些什么。把自己顾好了,就是最大的孝顺。”老太太给她发了红包,殷殷嘱咐道。

秦胜南点头应了,退向一边,二姐秦胜娣跟着磕头。

“太太,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笑颜如花的少女,十一二岁的年纪已经开始抽条了,姐弟几人颜色最好的就是她,怎么看都是赏心悦目。

老太太知道她性子强,见她瞪着眼睛,等自己像对待老大那样嘱咐她,摇着头笑道:“你呀,啥事儿都要争个高低!小姑娘家家的,要懂得矜持,该是你的东西,永远也跑不了。还有,嗯~......以后要多让着点弟弟!”

秦胜娣差点没被这一番话说哭了!

大过年的,也不像对待大姐一样关心一下自己,还净顾着旁边那个家伙。

男孩儿就了不起吗?自己到底哪里差了?都是些偏心眼儿的!

老太太见她气呼呼的,不禁失笑道:“好了,好了!你也别气,等以后长大嫁了人,你就知道有个娘家弟弟,能抵多大事儿了。”说着让秦胜娣起身,把手里的红包递给了她。

秦国庆见二姐走开,迈步上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嬉皮笑脸道:“老太太,我祝您今年八十,明年十八。青春永驻,越来越年轻。”

“够了,够了。快起来吧!”老太太见他磕得实诚,赶忙让他起身,也不在意他满嘴胡说八道,将他拉到身前仔细的瞧了瞧。

自从他爹走后,这孩子跟变了个人似的,以前虽然也顽皮淘气,可也没有像现在这般胆大妄为,对待外人更是颇有一种肆无忌惮的感觉。

难道真的是长大了,心里有了成算?

秦国庆见老太太盯着自己看,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脸颊。

他最近也时常注意自己的外貌,发现除了长高了些,好像也没什么变化。

高鼻梁、眯眯眼,一对浓眉立在脸上,有种见了就想让人问一句的冲动:你小子到底吃了几碗粉儿?

“太太,您就没什么要叮嘱我的?”秦国庆的问话,打断了老太太沉思。

“叮嘱?你这皮猴子不大闹天宫,我跟你娘就跟着念阿弥陀佛了。以后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别老想着往山里跑,还有,少去旧货市场招惹那些个不三不四的人。”老太太显然觉得,他最近可能是在外面学坏了。

秦国庆听了一顿絮叨,心里有些无奈,他去这两处地方,也不光是玩儿,这不得为以后的苦日子提前做准备嘛?

不过现在也不是辩解的时候,他低着头应了一声,退到一边。

最后一个小妹秦胜利,五岁的娃娃立在当中,喜气洋洋的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她走上前来,跪下磕头道:“太太,我祝您新年好,天天开心!”

“好,好!快起来吧。你这丫头是个有福气的,生下来就是新社会,从小就没挨过饿。以后有这么些哥哥姐姐管着你,啥事儿都不用操心了。”老太太看着白白净净的小不点儿,满眼的笑意止都止不住,赶忙伸手给她发了红包。

待孩子们都拜完年后,秦母端了一杯茶,放在了老太太手边,道:“太太,我也祝您事事顺心,福寿安康!”

她过去是府上的丫鬟,按规矩过年都是要叩头的。

只不过现在是新时代,早就不兴那一套了,只是多年的情分在这里,该有的礼节自然不会少。

老太太应了声好,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道:“秀琴呐,工作上的事情要是不顺心,就干脆辞掉别干了,咱也不缺那三瓜两枣的。

你以前没出去做过工,外面的城狐社鼠不好应对,回来陪着我,咱们一家人安安稳稳的比啥都强。

眼瞅着三宝也懂事了,这好日子啊,且还在后头呢。”

秦母听了老太太的话,不自觉间眼眶已是微微泛红,又转头看了看身边的四个孩子,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背,仿佛坎坷的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