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2章 葛从周落草 二
第72章 葛从周落草 二
公元877年,王仙芝率众攻打蕲、黄二州,杨复光见农民军一时难以平定,便想招降王仙芝,于是他派判官吴彦宏潜入农民军内部,策划招降王仙芝。王仙芝确实动心了,大家起义不就是想混得好一点嘛,朝廷能招安,有这美事当然就要把握了,所以他有意接受投降。
于是王仙芝派大将尚君长等人去杨复光处商谈投降事宜,可是历史出现了黑色幽默的一幕,本来要去请降的尚君长,在半路遇到了唐军将领宋威。贪功的宋威将尚君长一行人劫持,随后向朝廷谎称尚君长是在战斗中被俘。朝廷听信宋威的片面之词,将尚君长斩首。
杨复光听说尚君长被斩后十分生气,上奏唐僖宗揭露真相,说尚君长自愿投降,并不是宋威在作战中俘虏的。唐僖宗听说王仙芝愿意投降,即遣裴渥持诏书赴义军大营。
王仙芝欣喜地将裴渥迎入帐内。裴渥帐中宣诏,众首领跪受诏书。圣旨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悉闻山东民变,祸及诸州。朕体察王仙芝举义事出有因,甚是怜悯,特旨抚慰招安。授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赏赐黄金两百镒,白银一千两,红绢一百匹,佳酿五百坛。诏书所至,勿负朕心。钦此。”
王仙芝心想朝廷能给自己官做,实在不是白闹,于是接旨谢恩,裴渥与王仙芝称贺道喜。
黄巢本来也想接受招安,当年参加科举考试,不就是为了当官吗?但诏书中却未曾提起黄巢。
王仙芝和黄巢都是盐贩子出身,而且在行业中都是龙头老大,当时两个人的活动范围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山东,而且黄巢的准备工作做得比王仙芝还要早,现在朝廷只针对王仙芝一个人招安,那么一心想做官的黄大哥能同意吗?能不生气吗?
于是裴渥刚走,黄巢立即勃然大怒道:“你一个人当官了,五千兄弟怎么办?这些兄弟我要带走,一个不留.”
说完抡起大棒就打,一顿胖揍,打得王仙芝口鼻流血。王仙芝一看众怒难犯,只好和朝廷再打.
王仙芝几次打算向唐朝投降都没有成功,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软弱,士气大受影响。次年,唐朝大臣曾元裕在黄梅(今湖北黄梅)击溃王仙芝的军队,杀五万余人,王仙芝在突围过程中战死,首级传送长安。
尚君长的弟弟尚让带着王仙芝余部溃逃后,前去投靠正在攻打亳州的黄巢。至此,起义发展到第二阶段,黄巢成为起义军的唯一领袖,被推举为王,黄巢整合起义军,自封“冲天大将军”,建元王霸。拜尚让为军师,葛从周为大都督,然后率兵南下。
黄巢率军攻打浑城时,因久攻不下,便亲自乔装打扮入城打探虚实,却差点被官兵抓住。幸好有一位老者搭救了他,并告之了他浑城的破城之法。黄巢为报老者之恩,便让他在门前扎个红灯笼挂上,以作识别。老人明白黄巢的意思后,将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邻居和好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浑城中的穷苦人家,基本上都挂上了红灯笼。正月十五当天,黄巢军破城而入,见到门口有红灯笼的自觉绕过,没有红灯笼的一律抓住砍头。一时间,城里火光冲天、杀声阵阵。而挂了红灯笼的人,都幸运地活了下来。后来,正月十五挂红灯笼这个习俗,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但是你知道端午节在门口插艾草,又是为了什么吗?其实这也和黄巢有关。说的是有一次,黄巢大军将要攻打某一个地方,于是该地的人纷纷外出避乱。其中有一户人家,家中只有一个妇人和两个小孩了,其中年幼的小孩是妇人亲生的,年长一点的是她大嫂的遗孤。妇人背上大嫂的遗孤,牵着自己刚学会走路的儿子,艰难地走上逃难之路。
没走多远,却遇到了一个黄衣人。见妇人背着大的,牵着小的,觉得奇怪,便问妇人为何如此。妇人答曰:“背上的是我大嫂的孩子,大嫂一家已经不在了,万一孩子被黄巢军杀了,可就绝后了,这唯一的香火要帮她保住 ,所以我一定要背着他,而这牵着的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了。”黄衣人听了表示非常感动,就告诉妇人:“如此乱世,你却有一副舍已为人的好心肠,为了避免杀身之祸,我告诉一个计策,你只需要在家门口插上艾草,黄巢就不会侵扰你家了。”眼见带着两个小孩实在跑不远,妇人便信以为真,回家在门口插上了艾草。并把这个消息告知了那些跑不走的同乡,于是大家都在门口插上了艾草。
果然,当黄巢大军杀到时,看到有艾草的人家,全都秋毫无犯,避而远之。人们猜测,那天妇人遇到的黄衣人,不是黄巢,就是黄巢军中的人。后来,端午插艾草的习俗,也就慢慢流传了下来。
黄巢的人品很差,时不时地向唐朝乞降,几乎每年一次。而当唐朝为他开出不错的价码后,他又公然反悔,他不敢也不想放下手中的武器。他只是通过乞降的方式来为他的下一步计划赢取充裕的准备时间。
黄巢洞悉当时的形势,北方虽然遭遇旱灾,但是北方人素来民风彪悍,士兵也颇为勇敢。所以在河南一带活动,并不会有多大的益处,他把目标定在了南方。
黄巢行至芒砀山,路遇一座张飞寨。
这寨中有兄弟三人,大爷名叫张归霸,字正臣;二爷名叫张归厚,字德坤;三爷名曰张归弁,字从冕,兄弟三人皆是清河人氏,自称与张飞同宗,占据此寨为王。
黄巢一见此寨便对尚让说:“我观此寨气势不凡,必有能人在此山中。”
尚让道:“兄长莫非要收复此寨兵马?”
黄巢道:“我等广纳豪杰共举大事,今日就当先取此寨。”话音未落,只见山寨木门打开,两队喽啰兵分列左右。中间一员武将拍马而出。此人浓眉虎目方脸大嘴,身长九尺,头戴黄金豹子盔 ,身着亮金铠,坐骑宝马金睛墨角兽 ,手持一对短柄蛇矛,此人便是“张飞寨”的三寨主张归弁,人送外号“小典韦”。
张归弁立马寨前高声叫道:“尔等何方兵马来犯我寨,休怪本寨主蛇矛不认人!”
黄巢道:“小娃娃不得无理,速叫你家长辈出寨答话。”
张归弁道:“除非你等胜我手中双矛。”言罢跃马而出。义军部将孟楷手持朴刀策马杀来。二将战至一处,不过三四回合,孟楷招架不住败退而回。黄巢暗自称奇,又有孟绝海手持大锤跃马而出。张归弁年龄虽小,但力气惊人,与孟绝海较劲不分高下。正是:
双矛胜似猛张飞,
力大犹如小典韦。
牛气敢斗孟绝海,
张飞寨前煞风雷。
张归弁正与孟绝海酣斗,忽闻身后有人鸣锣,张归弁闪过孟绝海大锤,调转马头退回阵中。只见一位大汉浓眉大眼,鹰鼻大口,留着八字胡,高有七尺,身材粗胖,身着粗布衣,腰扎虎皮裙,此人正是二寨主张归厚。
张归厚抱拳问道:“不知来者何方好汉,可通姓名?”
黄巢道:“我乃山东黄巢是也,今欲借山寨之路通过,却被那娃娃拦住去路。”
张归厚道:“原来是冲天大将军黄巢,幸会幸会,既然都是绿林兄弟,就请众好汉寨中一叙。方才家弟年幼无理,望好汉海涵。”
黄巢见张归厚很有诚意,便与众人进了山寨。只见一人身高八尺,目如牛眼,颔下短髯,身着混红袍,此人便是大寨主张归霸。
张归厚分别为兄长张归霸和黄巢做了介绍,宾主就坐,黄巢猛然看见厅上悬有一副庞勋画像,于是问道:“敢问张寨主堂前因何挂有庞勋画像?”
张归霸道:“家父张处让乃鲁南武术第一大家,曾是庞勋麾下偏将,后随庞勋战死。我兄弟三人惟恐朝廷缉拿,所以在此打家劫舍。”
黄巢道:“大丈夫在世无为,如同枯木朽枝一般。今朝廷昏庸百姓遭难,寨主何不扯旗举义?”
张归霸道:“我兄弟三人早有此心,只恨未遇明主。今逢冲天大将军到此,归霸愿率山中八百弟兄追随黄公起义。”张归厚与张归弁也随声附和。
黄巢大喜道:“我等正欲进兵江南,公等可一同南下。”
次日,张归霸三兄弟舍弃山寨,随黄巢一同南征。
黄巢率军进攻宣州,在南陵为官军所败;接着又进入浙东,经婺州至衢州,然后披荆斩棘攻入福建。福州观察使韦岫弃城而逃。
黄巢军队冲进福州,他们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情景恐怖之极。
黄巢占领福州后,又开始向南运动,包围广州。
唐僖宗此时派出了淮南节度使高骈。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三月,高骈遣其猛将张璘渡江南下。
不可一世的黄巢终于遇到了能与之抗衡的宿敌。黄巢且战且败退守饶州,张璘乘胜进军,黄巢无奈退守信州。此时各地援军也已赶到,黄巢的军队眼看就要土崩瓦解、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