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劫余·佛魔同辉
草庙村的晨雾在槐树梢头打转,顾砚舟蹲在溪边洗着昨夜染血的衣襟,指尖划过布料上的褶皱,忽然想起普智袈裟上的补丁——那个在暴雨中倒下的僧人,此刻正躺在后山岩洞里,用最后的佛光压制着体内的邪气。他抬头望向西北方,那里的云层已恢复晴朗,却在他眼中仍是一片暗红。
“砚舟弟弟,发什么呆呢?“张小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少年蹲下身,将洗好的萝卜放在石板上,“惊羽哥说午后去采蘑菇,你去吗?“
顾砚舟看着他袖口露出的红痕,那是昨夜替自己包扎时被碎瓷片划伤的。噬血珠的红光已隐入掌心,却在少年低头时,让顾砚舟看见他眼底闪过的一丝浑浊——像深潭里翻起的沉渣,带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晦涩。
“不了,我想帮李大娘劈柴。“顾砚舟低头搓洗着衣角,不敢直视张小凡的眼睛,“你手受伤了,别碰凉水。“
少年愣了愣,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将掌心摊开:“砚舟弟弟的伤还没好。“顾砚舟看见自己掌心里淡淡的红印,那是噬血珠短暂认主时留下的印记,此刻正与张小凡掌心的深紫圆珠遥相呼应。
溪边的蝉鸣突然尖锐起来,顾砚舟猛地抬头,看见竹林深处闪过一道灰影——是普智的袈裟。僧人靠在竹树后,胸口的伤仍在渗血,碧玉念珠只剩十八颗,唯缺那颗深紫圆珠。他的目光落在张小凡身上,眼中闪过复杂的光,既有解脱,也有愧疚。
“小凡哥哥,去把晒的草药收了吧。“顾砚舟轻轻推开张小凡,指尖指向竹屋前的竹匾,“我去溪边看看有没有鱼。“
少年虽然疑惑,却还是点点头离开。顾砚舟等他走远,才顺着灰影的方向走进竹林。岩洞里,普智正靠在潮湿的岩壁上,袈裟褪至肩头,胸口的剑伤泛着黑紫色,与周围皮肤的古铜色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
“大师……“顾砚舟的声音哽咽,“为什么不跟我们回村?李大娘会熬伤药……“
普智苦笑,指尖抚过残缺的念珠:“贫僧身上的邪气,岂是凡药能治的?“他抬头望向洞口透进的阳光,佛光在眼中明灭,“小施主,你可知那珠子为何选中张小凡?“
顾砚舟摇头,却在普智的目光里渐渐明白——张小凡体内流淌着普智以大梵般若种下的佛力,又因幼年体质特殊,能与噬血珠的凶性形成微妙平衡。这是原著中张小凡能同时修炼佛道两派功法的关键,却也是他未来入魔的根源。
“他的路,比贫僧想象的还要难。“普智咳嗽着,黑血溅在念珠上,将剩下的玉珠染成暗红,“小施主,你身上的气息……来自域外,对吗?“
顾砚舟浑身冰冷。普智竟在重伤之际,仍能看透他的本质。他想起现代图书馆的最后一刻,想起自己猝死时手中的《诛仙》电子书,那些文字化作流光涌入眉心的场景。
“贫僧曾在天音寺典籍中见过记载,“普智的声音越来越轻,“天地裂隙,有外来者魂穿至此。你虽改变不了大局,却能……“他忽然抓住顾砚舟的手,将最后一颗完整的碧玉念珠塞进他掌心,“替贫僧看着小凡,莫让他被珠子吞噬了心性。“
念珠在顾砚舟掌心发烫,上面残留的佛光正与他体内微弱的现代气息共鸣。洞外突然传来脚步声,顾砚舟惊觉是张小凡的呼喊,转身时却看见普智已闭上双眼,胸口的起伏变得极为微弱。
“砚舟弟弟!“张小凡的身影出现在洞口,手中握着半块桂花糖,“李大娘说你最爱这个……“少年看见岩洞里的普智,手中的糖块“啪嗒“落地,眼中泛起泪光。
顾砚舟迅速将念珠塞进张小凡衣领,用他的衣襟遮住:“别出声,和尚爷爷在疗伤。“他蹲下身,擦掉少年脸上的泪,“明天就是七月十五了,我们还要帮王二叔编竹笼呢。“
张小凡点点头,却伸手握住普智的手:“爷爷的手好凉,像冬天的溪水。“少年的掌心贴着噬血珠,深紫圆珠在暗处发出极淡的红光,与普智残留的佛光交织,在岩壁上投出诡异的光影。
这一晚,顾砚舟躺在张小凡身边,听着少年均匀的呼吸声,却始终无法入睡。他摸向枕头下的碧玉念珠,发现珠子表面竟浮现出细小的经文,正是天音寺的《大般涅槃经》片段。窗外,一轮残月挂在槐树梢,像极了普智念珠上那颗破碎的玉珠。
“砚舟弟弟,疼……“
张小凡的呢喃惊醒了顾砚舟。他看见少年蜷缩成一团,额头布满冷汗,掌心的深紫圆珠正在衣下发烫,将他的衣襟染出一片暗红。顾砚舟掀起他的衣袖,看见红痕已蔓延至小臂,像条正在游走的赤练蛇。
“小凡哥哥!“顾砚舟轻声呼喊,用普智给的念珠贴在他掌心,佛光与珠光相撞,发出“滋啦“的轻响。张小凡猛然惊醒,眼中闪过片刻的猩红,随即恢复清明。
“我梦见好多血……“少年颤抖着抓住顾砚舟的手,“还有个声音说,要我杀了所有欺负我的人。“
顾砚舟喉间发紧。这是噬血珠开始侵蚀心智的征兆,比原著中提前了整整三年。他想起普智在岩洞里的话:“珠子每吸一次血,小凡的魂魄就会被啃噬一分。“
次日清晨,顾砚舟独自来到后山,发现普智的岩洞空无一人。岩壁上用指尖血写着几行梵文,翻译成中文正是:“七月十五,月亏之时,噬血珠凶性必显。“他抬头望向天际,发现原本该是满月的夜晚,月亮竟缺了一角,像被谁咬去了半块。
夜幕降临,顾砚舟跟着张小凡来到草庙后的竹林。月亮渐渐西斜,缺角的月光穿过竹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忽然,他听见头顶传来衣袂声,抬头看见普智正站在竹梢,袈裟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胸口的伤竟已愈合大半,只是眼中泛着诡异的红光。
“大师!“顾砚舟惊呼,“你的伤……“
普智低头看着他们,声音里带着不属于他的沙哑:“邪气已入骨髓,贫僧时日无多。“他抬手,掌心竟托着半颗深紫圆珠——原来噬血珠在认主时分裂成两半,一半在张小凡体内,一半仍留在他体内。
“记住,“普智的目光落在张小凡身上,“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让珠子完全吞噬你的心性。“他忽然望向顾砚舟,眼中红光更盛,“你体内的现代气息,是珠子的克星,必要时……“
话未说完,西北方突然传来清越的剑鸣。顾砚舟看见三道剑光划破夜幕,正是黑衣人带着两名同伴御剑而来,长剑上的“神剑御雷真诀“光芒,比三日前更盛三分。
“普智!“为首的黑衣人怒喝,“交出噬血珠,饶你全尸!“
普智长叹一声,将半颗珠子抛向张小凡:“带着砚舟走,去青云山!“他转身时,袈裟下露出的皮肤已布满紫黑色纹路,像无数条小蛇在游走。顾砚舟这才明白,普智一直在用残余的佛光压制邪气,此刻为了保护他们,终于放弃了最后的生机。
张小凡接住半颗珠子的瞬间,体内的另一半突然共鸣,深紫圆珠在他掌心完全显现,红光大盛。顾砚舟看见少年眼中闪过挣扎,却在最后一刻握住他的手:“跑!往青云山方向跑!“
竹林深处,顾砚舟听见普智与黑衣人打斗的声音,夹杂着佛家真言与道家剑诀的碰撞。他拽着张小凡狂奔,却在转过青石桥时,看见林惊羽正站在桥头,竹剑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惊羽哥,快跟我们走!“顾砚舟大喊,“后山有妖怪!“
林惊羽却摇头,眼中闪过疑惑:“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发光?“他向前一步,竹剑不自觉地指向张小凡掌心的珠子,“那是……邪物!“
张小凡愣住了,眼中的挣扎更盛。顾砚舟看见噬血珠的红光开始蔓延至他瞳孔,知道少年即将被珠子的凶性控制。千钧一发之际,他掏出普智给的碧玉念珠,佛光瞬间笼罩两人:“惊羽哥,相信我们,先离开这里!“
就在此时,一声巨响传来,后山古庙方向腾起浓烟。顾砚舟知道,那是普智与黑衣人同归于尽的信号。他望着漫天火光,忽然想起普智在岩洞里说的最后一句话:“天地不仁,唯有爱能渡人。“
三人在晨光中抵达青云山脚时,顾砚舟回头望向草庙村方向,那里已被晨雾笼罩,看不出任何异状。张小凡掌心的噬血珠不知何时隐入体内,只留下淡淡的红痕,像朵不会凋谢的曼珠沙华。
“砚舟弟弟,“张小凡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晨雾,“和尚爷爷是不是……“
顾砚舟点头,将碧玉念珠塞进少年手中:“他去了该去的地方。“他望着青云山的石阶,想起三日后,张小凡和林惊羽会被青云门收为弟子,而自己将作为草庙村唯一的幼童幸存者,被安排在大竹峰做杂役。
山风掠过竹林,带来远处的狼嚎。顾砚舟摸向腕间空荡荡的红绳,知道真正的劫数尚未到来——三日后的雨夜,草庙村将被血洗,而张小凡掌心的噬血珠,将正式开启他的魔途。
这一晚,顾砚舟梦见普智站在云端,手中托着半颗噬血珠,佛光与血光在他身上交替闪现:“小施主,记住,珠子虽凶,却因小凡心中有爱而存善念。你眼中的未来,或许并非唯一的结局。“
梦醒时,窗外已下起细雨。顾砚舟看见张小凡坐在门槛上,望着后山方向发呆,掌心反复摩挲着那颗碧玉念珠。他走过去,与少年并肩而坐,听着雨滴打在青石板上的声音,像极了普智临终前的诵经声。
“砚舟弟弟,“张小凡忽然转头,眼中倒映着渐亮的天际,“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在一起,对吗?“
顾砚舟望着他眼中的坚定,忽然想起现代图书馆里的最后一页,那里写着张小凡在玉清殿上的绝望与挣扎。此刻他握住少年的手,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忽然觉得,或许这个被命运选中的少年,并非只能走向孤独的魔途。
雨停了,青云山的石阶在雾中若隐若现。顾砚舟看着张小凡站起身,衣摆上还沾着昨夜的草叶,忽然明白:无论未来如何,他都要在这既定的剧本里,为这个少年多留一盏灯,哪怕这盏灯,只能照亮他前行路上的一小段。
普智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晨光里,唯有他留下的念珠,在张小凡掌心泛着微光。顾砚舟知道,那是佛与魔的交织,是善与恶的共存,更是一个平凡少年,在天地不仁的世界里,唯一能抓住的,关于生存与爱的希望。
远处,林惊羽的呼喊传来:“小凡,砚舟,快来!青云门的仙人说带我们去看剑!“
张小凡笑了,笑容里带着超越年龄的成熟:“走吧,砚舟弟弟。不管前面是什么,我们一起走。“
顾砚舟点头,跟着少年走向晨光中的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