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改进曲辕犁
回到王叔身边,粮食已经卖完,价格比预期要好。“今日运气不错,遇到个大主顾,全要了,还多给了两文钱。“王叔喜滋滋地说。
还还是古代农民民风淳朴啊,多挣两文钱都能笑的合不拢嘴,突然李牧想着,或许穿越至此朝代,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也是哪怕是21世纪,多少人也是为了生活而奔波,都是为了父母子女而奋斗,都是想着让生活如何越来越好,或许只是朝代不一样吧,但是这种淳朴的心,却是一直都存在着,这也是算刻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传承吧。
想着想着回过神儿来,一步一步的就跟着王叔去县衙交租,队伍排得很长。等待时,李牧注意到几个差役正张贴告示,许多人围过去看。
“咦?这是什么告示,有没有识字的郎君的,可否告知一下,是不是今年的赋税要上涨了啊还是别的什么啊“一群大老粗在旁边议论纷纷,也是,这个朝代能吃饱饭都是上天垂怜,那还能奢望多少人能读书识字呢,不过很快,就有识字的小相公读出了告示上的字:大唐京兆府告示
贞观元年六月初一奉敕:京兆府告谕诸坊市民人等知悉:
朕膺天命,抚育万方,念及黎元,夙夜兢惕。近因本州连岁旱涝,田畴歉收,百姓艰食,深轸朕怀。
今特降恩旨,蠲免赋税,以苏民困。其令如右:...........
故兹告示,咸使闻知。
李牧听了半天也没听懂,大致意思就是好像关于赋税吧,这就是古文,啰里啰嗦的一大堆,李牧是听不懂,爬进去也看不完全,都是繁体字,主要还是李牧当兵读军校的时候也没人教他文绉绉的说话啊,倒是通过旁边人的解释,李牧大致知道是写的啥了:“哦,是朝廷的新政,说是要减轻赋役,奖励垦荒。圣明天子啊!“周围许多人听明白过后,都是双手合十,虔诚地朝皇宫方向拜了拜。这年头,粮食就是平民人家的命,减免赋税,又能让多少家中托儿带口的人家过个好年了,看多么善良,容易得到满足的农民啊
听完知道后,王叔也是跟着人群朝皇宫方向拜了拜,然后接着排队交租了。
交完租已近午时,王叔笑嘻嘻的从怀中掏出了一串铜板,说“走,还剩半贯钱,带你小子吃点带汤的”还不等李牧反应过来,王叔就拉着李牧去了一家简陋的食肆,要了两碗汤饼。热腾腾的面片汤里飘着几片菜叶,虽然寡淡,但比起野菜粥已是美味。之前养病的时候还没发现,现如今想来,在王叔家里之时,都是把好的口粮都是给予我了的啊,惭愧啊,虽然他家中很是清贫,但是对我是毫不吝啬的,等我日后能发达,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与他,李牧心里暗暗想着,本来他的性格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之恩,当既调侃说道:店家,在上点肉食过来,莫要小气了,可不得缺斤少两,哄骗我等,如果不实诚,你就看我去不去砸你家窗户就完了。
店小二谄媚说道:客官说的哪里话,我们食肆出了名的童叟无欺,都是上好的食材,从不做那被人戳脊梁骨的事,都是老顾客,回头客。您就瞧好吧,给您来一份炙烤野鸡,外加一份鱼脍,可行?
“可以,你看着上吧,主要味道要好,吃的要饱。”李牧不在意的说道,或许怀中有一两银子,说话底气也足了些,虽然不知道唐朝的金钱购买力,但是想来王叔交完赋税,都还能剩余半贯钱,那李牧这一两银子,总不能吃点鸡和鱼就破产了吧,
“小牧,不可啊,这次虽然有富裕的,但是还要购买盐油,这一顿少说也要一百多文钱,可不能这样挥霍了啊”王叔急急说道,这一顿饭,能抵上他一个月的粮食了,在唐朝初期,一斤米也才10文钱,这一下在食肆用了上百文,怎能不心疼。
“王叔,你别管,我跟你说我有钱,刚刚去哪个书画摊,帮人写了点东西,一个大人,还给了我一两银子呢,所以王叔,您放心吃,咱有钱,不差钱”李牧笑吟吟的对王叔说道,像个暴发户似的。
王叔听了李牧的话,先是愣住,随后连连摆手:“小牧,莫要诓我!一两银子?那可是能买几石米的大钱,哪个大人会随手赏你?”
李牧笑着从怀中摸出那块银子,在桌上轻轻一放。顿时王叔眼里就发亮了,店小二本来看他们穿着还有点担心会吃霸王餐,毕竟没多少农民会在交租之日,还来食肆吃饭,多半人家都是买点生活用品,然后赶紧回家,现在一下看见了银子,店小二也笑嘻嘻的跑去后厨了,王叔更是倒吸一口凉气,粗糙的手指颤抖着摸了摸银子,又赶紧缩回去,生怕弄脏了似的。
“这……这真是银子?”王叔声音发颤。
“自然是真的。”李牧笑嘻嘻的点头,“王叔,您救俺一命,这顿饭算什么?日后俺还要让您过上好日子,您是俺来到这边认识的第一个人,您就是俺的贵人,以后俺如若发达了,您就跟俺一起享清福吧。”
王叔眼眶微红,嘴唇嗫嚅着,终究没再推辞。不多时,炙烤得金黄酥脆的野鸡和鲜嫩的鱼脍端上桌来,香气扑鼻。王叔起初还拘谨,但在李牧的劝让下,终于大快朵颐起来,一边吃一边感慨:“叔活了大半辈子,都不记得上一回吃这么精细的饭食是什么时候了……”
李牧见他吃得高兴,心里也畅快。“王叔,你要相信,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王叔你要记得,钱是王八蛋,花完咱再赚”待酒足饭饱,他付了钱,一顿饭,花了一百三十六文钱,可把王叔心疼了半天,然后李牧又拉着王叔去市集采买盐油布匹。路上,王叔仍絮絮叨叨:“小牧,银子虽好,可也得省着花,咱庄户人家,终究要靠田地吃饭……”
“王叔,您说得对。”李牧点头,“不过,若是能让田里的收成翻上一番,岂不是更好?”
王叔苦笑:“哪有这等好事?除非老天开眼,风调雨顺……”
李牧却神秘一笑:“未必非得靠天。”
饭后,两人逛了逛铁器铺。铁锅、铁犁的价格确实昂贵,王叔的钱只够买一把小镰刀。李牧注意到这些铁器工艺粗糙,显然冶铁技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回程前,王叔特意绕路带李牧看了看朱雀大街。这条长安城的中轴线宽达150米,笔直通向皇城,气派非凡。街上车马如流,两旁槐树成荫,身着各色服饰的行人来来往往,胡商、官员、僧侣、百姓摩肩接踵。
“如何,长安城比西域如何?“王叔得意地问。
李牧由衷赞叹:“无与伦比!“这确实是他的真心话,即便在现代,他也从未见过如此宏伟、繁华又生机勃勃的城市。“或许以后这就是我大展宏图的地方,丫丫个呸的,一个21世纪的三好学霸,还是一个兵哥哥,我就不信在这朝代掀起不了浪花,那我不白瞎了祖国培养我的资源”李牧暗暗想着。
等李牧两人,买完盐油,离开长安城时已是申时,回到王叔家中已是夜晚,还好夜色够亮,这也是古代的一个好处,没有工业的污染,纯绿色的树木,月明星稀,让道路也能看清一些,不至于摸黑前行。或许是一天的奔波都比较累了,回到家中就简单了洗了一个脚,躺在床上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醒来,李牧便仔细观察王叔家的农具。此时的曲辕犁虽已比直辕犁先进,但仍显笨重,犁头入土不深,翻土效率有限。他蹲在田埂上,抓起一把土搓了搓,又比划着犁地的轨迹,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当既出门转了转,可亏的这是在贞观年间,民风淳朴,好说几句话,然后再把和王叔的关系,说了下,李牧便借来木匠工具,在院中叮叮当当地忙活起来。王叔好奇地凑近:“小牧,你这是做甚?”
“改进犁具。”李牧头也不抬,手中是中午生火做饭后留下的木炭,让李牧改成了炭笔,他在一块木板上勾画,“王叔,您看,现在的犁辕弯曲角度不够,牛拉起来费力,犁铧也太窄,一趟翻不完一垄土。若把犁辕再弯些,犁铧加宽,再配上可调节深浅的犁箭,效率至少能提三成。”
王叔听得云里雾里,本来,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见识就不高,但见他说得笃定,便也由着他折腾。左右也只是一些木材而已,或者王叔还想着,读过书的和我们这些人不一样,有点奇怪的爱好,也能理解。
午晌后,新犁成型。李牧扛着它下田试验,村中几个闲汉跟来看热闹。有人嗤笑:“这后生莫不是读书读傻了?犁还能改出花来?”
李牧不理会,让王叔套上耕牛,这牛也是找官府人员租赁的,挥鞭一喝,王叔都不敢用力。新犁入土,果然比旧犁深了寸余,翻起的土垄又宽又匀,牛拉起来竟比从前省力许多。围观者渐渐安静,随后爆发出一阵惊叹。
“神了!这犁怎的如此顺当?”
王叔激动得直搓手:“小牧,这……这真是你琢磨出来的?”
李牧擦了把汗,笑道:“王叔,这还不算完。若是再给犁铧包层铁皮,耐磨又锋利,能用得更久。”
“啧啧啧,所以说读过书的人家脑子就是不一样,同样都是一样的耕地,偏偏你就能琢磨出这种新奇玩意”王叔炫耀的说道,好似这个犁头的成功,他也参与了不少一样。
李牧就憨笑了几声,随即也没说话,任由王叔去跟周边的汉子吹牛起来,那王叔的笑容从实验后,就没断过。
新犁的消息很快传遍四邻八乡,连县里的司农小吏都闻讯赶来查看。那吏员绕着犁转了几圈,又亲自下田试了一番,啧啧称奇:“此物若推广开来,一岁可多垦良田千顷!”
这一听可把王叔乐坏了,连连跟那小吏吹嘘,李牧是多么不容易,是用了多少时日才改进的这个东西,话里话外都透露着,看看能不能有什么赏赐。李牧在旁边也没拆穿王叔,因为他知道,王叔这样都是想给李牧带来一些好处。
回村的路上,王老汉却是一直沉默。直到家门口,他才突然抓住李牧的手,老泪纵横:“小牧,老汉就知道……你是有大出息的!”
李牧扶住他,轻声道:“王叔,我说过要让您过好日子。等咱有了钱就去买头健牛,再置几亩好田。说道做到,您以后的生活,会越来愈好的”
夕阳下,一老一少的影子拉得很长。远处田野里,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香,仿佛在预告一个丰饶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