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品14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秘密

简宁的手指在音乐盒底部摩挲着,那处凹凸不平的触感在指尖格外明显。她将音乐盒举到台灯下,仔细观察着底部——木质表面有一圈几乎不可见的细缝,形成一个边长约五厘米的正方形。

“暗格?”她喃喃自语。

窗外雨声渐歇,凌晨三点的公寓里只有冰箱运作的嗡嗡声。连续几个小时翻看母亲的遗物,让简宁的眼睛酸涩不已,但这个莫名发现让她睡意全无。

她抓起一把小剪刀,小心地沿着缝隙撬动。木屑簌簌落下,暗格的边缘逐渐松动。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嗒”声,一个小木块弹了出来。

简宁屏住呼吸,将木块完全取出。暗格中是一张泛黄的照片和一张对折的纸条,照片上是一个裹在蓝色襁褓中的婴儿,闭着眼睛安静沉睡,婴儿的右耳垂上有一颗小小的黑痣——和她耳垂上的那颗一模一样。

她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翻开纸条,上面是一行娟秀的字迹:

“林小满,1993年2月28日,6.4斤。”

这不是母亲的笔迹。简宁翻出了自己出生时医院开具的证明——简宁,1993年3月15日,7.1斤。

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日期,不同的体重。但那个婴儿耳垂上的痣...

简宁冲到浴室镜子前,侧头查看自己的右耳。黑痣清晰可见,从她记事起就在那里。母亲曾说那是“幸运的标记”。

“这不可能...”她盯着镜中的自己,突然感到一阵眩晕。镜子里的面孔变得陌生起来——这是谁的脸?简宁?还是林小满?

她跌跌撞撞回到客厅,抓起手机想打给什么人,却又放下了。该问谁?母亲已经不在了,父亲...她甚至没有他的电话号码。朋友?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来埋头工作,几乎没有可以深夜倾诉私密的朋友。

窗外,东方已泛起鱼肚白。简宁机械地洗漱更衣,决定去医院上班,也许忙碌能让她暂时不去想那个婴儿照片和纸条。

——

市立医院急诊科依旧人满为患。简宁刚换上白大褂,护士长就急匆匆走来:“简医生,昨晚送来的车祸病人颅内压又升高了,神经外科会诊说要立即手术!”

简宁点点头,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她查看了病人的瞳孔反应和CT片,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奇怪的是,尽管她整夜未眠,此刻却异常清醒,甚至能预判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当病人血压突然下降时,她几乎在同一时间就伸手去拿升压药,仿佛身体先于大脑做出了反应。

手术结束后,简宁瘫坐在医生休息室的沙发上。门被轻轻敲响,一个穿着白大褂的高个子男人探头进来。

“打扰了,简医生。”男人微笑道,“我是周远,信息科新来的,刚才那台手术很精彩。”

简宁勉强扯出一个微笑:“谢谢。”

“你看起来需要一杯真正的咖啡。”周远晃了晃手中的保温杯,“我自己磨的豆子,要尝尝吗?”

咖啡香气浓郁,简宁不由自主地接过了杯子。第一口下去,苦涩中带着微酸,确实比医院自动贩卖机的要好得多。

“听说你母亲去世了,节哀顺变。”周远的声音放轻了,“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简宁猛地抬头:“你怎么知道我母亲去世了?”

周远似乎被她的反应惊到,后退了半步:“院里的通知栏上有讣告...抱歉,我是不是冒犯到你了?”

简宁这才意识到自己反应过度,揉了揉太阳穴:“不,是我太敏感了,谢谢你的咖啡。”

周远犹豫了一下,指着她桌上摊开的资料:“灯塔孤儿院?你在做历史研究?”

简宁这才注意到,自己不知何时把那几张从母亲遗物中找到的孤儿院照片带了出来。她下意识想遮掩,却又停住了——也许这个陌生人能提供一些线索?

“算是吧...你听说过这个地方?”

周远摇摇头:“没有,但我对计算机和网络搜索还算在行。需要帮忙查点什么吗?”

简宁考虑了片刻,决定试探一下:“如果我想找一个二十多年前在孤儿院工作过的人...”

“给我名字和时间范围,我可以试试。”周远拿出手机,“不过这种老档案很多都没电子化,可能需要去实地调查。”

简宁咬了咬嘴唇:“我还不知道具体要找谁...只有几张照片。”

周远接过照片,仔细查看:“建筑风格像是90年代初的...这是背面写的‘1992年’?”他翻到照片背面,眉头微皱,“灯塔孤儿院...等等,我好像在哪看到过这个名字”

他快速在手机上搜索,几分钟后,脸色变得凝重:“简医生,你确定要查这个地方?”

“怎么了?”

周远将手机递给她:“《本市灯塔孤儿院1999年大火调查报告》,二十年前的一场火灾,整个孤儿院被烧毁,包括院长在内的七人遇难。报道说电线老化引起火灾,但...”他压低声音,“评论区有人说那里闹鬼,火灾前就有孩子神秘失踪。”

简宁感到一阵寒意顺着脊背爬上来。母亲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地方的照片,她和那里有什么关系?

“还有更奇怪的事,”周远继续翻动网页,“火灾后重建计划莫名其妙被搁置,土地一直荒废到现在。按理说那种地段早该开发了...”

简宁突然做了一个决定:“你能帮我查查1992到1993年间在那里工作的人员名单吗?特别是...和婴儿有关的记录。”

周远若有所思地看了她一眼:“可以,不过这类敏感信息可能需要一些特殊手段获取。”他顿了顿,“我下班后可以详细聊聊,如果你信任我的话。”

简宁对上他的眼睛——那双眼睛出奇地平静,却又似乎隐藏着什么。她本该对这样一个主动提供帮助的陌生人保持警惕,但某种直觉告诉她,周远或许真能帮上忙。

“好。”她点点头,“还有...我母亲留下一本加密日记,你能打开吗?”

周远嘴角微微上扬:“这是我的专业领域。”

下班后,简宁带周远来到母亲——现在是她的一一公寓。她小心地取出那本皮面日记本,周远接过后仔细检查锁具。

“老式的三位数密码锁,”他轻声说,“理论上最多尝试1000次就能打开,但皮革和纸张经不起这么折腾。”他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工具,“不过这种锁有个设计缺陷...”

不到五分钟,锁“咔哒”一声弹开了。周远将日记本递还给她:“需要我回避吗?”

简宁摇摇头,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

“1993年3月20日,我终于带她回家了。医生说这孩子很健康,但我能看出她与众不同。那些注射在她体内的东西会怎样影响她的未来?上帝原谅我,我只想保护她...”

简宁的手剧烈颤抖起来。周远轻轻按住她的肩膀:“慢慢来,你想继续,还是改天再看?”

“继续。”简宁咬牙翻到下一页,却发现接下来的十几页都被整齐地撕掉了。再往后翻,日记从1995年直接跳到了2001年,内容也变成了普通的育儿记录。

“缺了很多。”周远指出,“而且你看这些残留的页脚——是被小心撕掉的,不是随意扯掉的。你母亲刻意隐瞒了什么。”

简宁突然想起什么,冲进卧室拿出音乐盒和暗格中的物品:“还有这些...今天凌晨发现的。”

周远看到婴儿照片和纸条后,表情变得异常严肃。他仔细比对着照片和简宁的耳垂:“你怀疑这是你?”

“我不知道。”简宁声音嘶哑,“出生日期对不上,但那个痣...”

周远突然抓住她的手腕:“简宁,你母亲去世前有什么异常吗?有没有说过被人跟踪之类的话?”

简宁一惊:“为什么这么问?”

周远松开手,似乎后悔自己的冲动:“只是...如果这里面真有什么秘密,你母亲的死...”

“不是意外。”简宁想起父亲在葬礼上的警告,“我父亲也这么暗示过。”

两人沉默地对视着,某种无言的共识在空气中形成。最终周远开口:“我们需要去那个孤儿院看看。明天我休息,如果你也排班...”

“我可以调班。“简宁迅速回答,随即意识到自己对一个认识不到一天的人产生了不寻常的依赖,“周远,你为什么这么热心帮我?”

周远的目光闪烁了一下,简宁捕捉到那一瞬间的犹豫:“因为...”他轻声说,“我见过太多秘密,知道它们有多危险。而你...看起来需要有人站在你这边。”

这个回答既像坦白又像掩饰。简宁正想追问,周远的手机突然响起。他看了一眼屏幕,表情微变:“我得走了。明天早上九点,我来接你?”

送走周远后,简宁重新翻开母亲的日记。在最后一页,她发现了一行用铅笔写下的、几乎被擦掉的小字:

“他们找到我了。宁宁,无论发生什么,记住我爱你,我做的所有选择都是为了保护你。”

窗外,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简宁泪流满面的脸。暴风雨又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