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对中国经济改革方针的看法和建议[1]
自国内报刊发表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文章以来,美国一些关心我国经济发展的友好人士根据许多国家的经验教训以及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针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其中,有些在认识上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其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似仍可供参考。现综合整理如下。
一 不断进行社会改革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但单纯的科技进步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要使经济发展,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改革措施为“触媒”,以促使发生“化学作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
美国以其资本主义竞争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然还有对外掠夺部分);日本以其有力的政府支持和企业组织管理推动科学技术的革新,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苏联以其国家垄断资本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科学技术,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它们已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发展经济的办法。
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同时也必将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新路子。
二 经济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效率
“没有效率就没有现代化”。中国人也许还不太熟悉这句话的含义。古今中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含义和不同目标的现代化。但无一例外,都必须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任何一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仍然是人而不是物。当然,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对经济发展是极端重要的,有了它们,将大大促进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人的作用,即反映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仍是最关键的因素。
必须让广大人民看到,缺乏现代化设备、资金和技术,也是完全可以提高效率的。这一点,对目前的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亿万群众中,只要有一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1%,就立即会产生巨大的财富。
三 以“知识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一再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早在前几年,就强调要重视自己的知识分子。这两年,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生活和工作条件方面,可能已有较大的改善。但如何进一步发挥他们头脑中知识的作用,如何不断地给他们补充新的知识,也许还有待更好地解决,使“英雄有用武之地”。这是避免“知识外流”最好的办法。至今,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最近,中国强调“智力开发”,开始重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和农村教育。这样做,无疑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但是,对于“知识流动”,中国似还未能足够注意。
中国在政策上、法律上和工作条例上,似应给“知识流动”以更大的鼓励,使科学技术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能够广泛地在社会和人们中间传播。
四 在扩大社会财富的同时,要以新办法来调整分配
如果把社会财富比喻为“蛋糕”,美国长期以来在不择手段地扩大和争夺这块“蛋糕”。美国在战后发现,要扩大“蛋糕”必须考虑分配问题。这是美国工人工资和社会福利增长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曾致力于“蛋糕”的分配问题,但“蛋糕”缓慢的扩大又被人口的增加所消耗。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首要目标似在于扩大“蛋糕”。如近来着重强调提高经济效益问题。中国认识到在扩大“蛋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平衡,因此,曾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
美国是在扩大“蛋糕”的欲望中被迫考虑分配问题的。希望中国在扩大“蛋糕”的同时,找出新办法,调整分配问题。
单纯防止剥削、非法营利、本位主义……是远远不够的;用经济办法解决经济问题,有时效果也不甚显著。调整分配的办法之一,可以考虑在放手发挥地方、企业、小集体和个人的作用以增大“蛋糕”的同时,适当增加税收,实行再分配。办法之二,是通过政府和群众性组织大力发展集体性社会福利和文化生活事业,如自建公助房屋、集体洗衣站、图书馆、生活信贷、农村医疗和教育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群众的生活,增强集体观念,还可以扩大就业范围。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由群众自己办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是耗费小、效益大的最好办法。在这方面,中国存在着最有利的条件。
五 打不破的“铁饭碗”
在美国,商品有市场问题,劳动力也有市场问题。由于中国是十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的计划安排有特殊重要意义。因此,调查与研究劳动力的工作不能忽视。人才流动、劳动力流动在中国也是不可避免的。
古今中外,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都存在着“铁饭碗”。例如,某些国家的公务员、教授、私营企业的高级职员,以及旧中国的铁路、邮政、海关职员等,都属于这类情况。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铁饭碗”制度,也许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创举。
无可否认,中国的“铁饭碗”制度给当前生产和工作带来效率低等各种问题,应予改革。但事实上,在“铁饭碗”制度上的后退,很容易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和其他各种问题。改进“铁饭碗”制度的办法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让人们懂得,如果自己不小心,“铁饭碗”也是有可能摔坏的;二是“铁饭碗”固然可以一直捧在手里,但“饭”的数量和质量大有不同。
美国的大学教授一直实行“铁饭碗”制度。在美国看来,对教授实行这种制度有极大的优越性。因为对学术界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鼓励新的、创造性的思想,没有这种思想,社会就不能前进。而新的、创造性思想的传播有赖于大学教授这种人。因此,教授的“铁饭碗”制度实质上是一顶“保护伞”,保护他们至少不会落到“饿饭”的地步。实行这种“铁饭碗”制度,产生了惰性怎么办?这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通过定期举行学生评选教授的办法来解决。
美国有人预测,中国的“铁饭碗”制度最终还是打不破的。还有人建议,中国要仔细研究“铁饭碗”问题,不要轻率地做结论和“一刀切”。
六 建立人民生活“安全网”安定社会局面
美国的生活“安全网”,由公共社会保险、私营企业公司保险、个人投保保险、公共救济和社团组织救济组成。
美国每年由国家颁布最低生活水平即贫困线。如果个人收入在贫困线以下,较容易申请得到公共救济金。里根政府尽管企图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但也只能在此限度内进行若干修整。
中国或许没有生活“安全网”的概念,但事实上,有国家提供的劳动保险,有农村的“五保户”制度,还有强大的传统家庭互助、职业单位和社会的救济制度,以及在公社和街道组织主持下的救济和互助等。
中国似乎还没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人民生活安全问题科学化与系统化,从而根据城市、农村、工矿企业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基本可靠的“安全网”。
建立这样的“安全网”,并不一定要花许多钱,关键在于可行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实行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由人民和受益者自己来安排和管理社会福利。这样做的好处是:花钱少、实惠多、针对性强,并能减少贪污和浪费。中国的街道里弄委员会是生活“安全网”极好的组织形式,只要稍加支持和训练,就可以承担这方面的任务。
中国现在采取了“只生一个孩子”的节育方针,传统的家庭互助对于生活保障的作用将日趋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取新的措施来补充生活“安全网”,是负责社会计划工作者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七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大部分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势必产生消费流向问题。
农村和城市集体户和个体户的积累,可能有一部分投向再生产,但大部分可能投向生活消费。生活消费的一部分,用在提高生活的质量方面,如教育、正当的文化娱乐、改善居住和衣食交通条件等。难以避免的是,相当一部分消费,用于奢侈、酗酒、吸烟、赌博等,走向了提高生活质量的反面。
中国的“五讲四美”运动,对于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它毕竟在启蒙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特别在精神生活方面,中国需要做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这不仅是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经济学和经济改革工作者的责任。
中国必须制造适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价廉物美的电视机、洗衣机和食品制造机……绝不能以生产大量优美的高跟鞋、化妆品和烟酒为骄傲。要明确在现阶段发展中鼓励什么、反对什么,打破西方预测中国将会出现大量犯罪问题、酗酒问题、性问题和宗教迷信问题的估计。
[1] 原载《经济消息》第23期,经济消息编辑部,1983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