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影响财务报表数据的因素
财务报表是公司会计系统的产物。每个公司的会计系统,受到外部会计环境和会计战略等因素的影响,尽管遵循的是同一个会计准则、制度,每个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是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甚至有的财务报表会扭曲公司的实际情况。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报表分析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
一、会计环境因素
会计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法规体系和经济环境等,这些因素是决定公司会计系统质量的外部因素。
(一)财务报表的法规体系
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前提,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必须根据严格的一套法规体系才能实现,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如果没有具有一定强制性、约束性的法规的制约,将会给报表信息使用者的使用带来极大障碍,使其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从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国大都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报告内容制定了法规,使报表信息的提供者——企业在编制报表时操纵报表信息的可能性受到限制。
在我国,制约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法规体系包括会计规范体系以及约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体系。
链接1-8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规则简介
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语言,是我们了解公司的第一手资料。要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就一定要会读财务报表。这里主要总结一下财务报表的披露规则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概念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主要有以下两类:
1.正式披露报表:年报、一季度报、半年报、三季度报
年报:1月1日—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一季度报:1月1日—3月31日的财务状况。半年报:1月1日—6月30日的财务状况。三季度报:7月1日—9月30日的财务状况。
2.预测性报表:业绩预告、业绩快报
业绩预告:一般是对下一年或者下一季度的预测,比如在2018年11月预测2018年全年的业绩。业绩快报:一般是在正式报表已经做好了还没审计时提前公布一下业绩,比如某公司定于在2018年4月30日公布2017年的年报,那在4月30日前几天可以先公布做好的业绩快报。
两者区别:业绩预告相比业绩快报要及时一点,但准确性没有业绩快报高。
二、财务报表公布时间
1.正式披露报表的强制性披露时间
年报:每年1月1日—4月30日。一季度报:每年4月1日—4月30日。半年报:每年7月1日—8月30日。三季度报:每年10月1日—10月31日。
2.预测性报表每个版块要求的分别说明
(1)上交所主板。
①业绩预告。对于年报,如果上市公司预计出现以下情况需要预告:全年可能出现亏损;扭亏为盈、净利润较前一年度增长或下降50% 以上(基数过小的除外)。年报预告披露是在1月31日前。如果不存在上述情况,可以不披露年度业绩预告。对于半年报和季度报告,不做强制要求。
②业绩快报:上交所不强制要求披露业绩快报。
(2)深交所主板。
①业绩预告。如果上市公司预计出现以下情况需要预告:净利润为负值、实现扭亏为盈、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年度营业收入低于一千万元。
②业绩快报:深交所主板不强制要求披露业绩快报。
(3)中小板。
①业绩预告:年报预告同三季度报,每年10月1日—10月31日披露;半年报预告同一季度报,每年4月1日—4月30日披露;三季度报预告同半年报,每年7月1日—8月30日披露。
②业绩快报:年报在3—4月披露的企业,2月底前需披露年度业绩快报,季报、半年报无强制要求。
(4)创业板。
①业绩预告。年报预告:1月31日前披露。一季度预告:年报在3月31日前披露,预告最晚在年报时间披露;年报在4月份披露的,预告在4月10日前披露。半年报:7月15日前披露。三季度报:10月15日前披露。
②业绩快报:年报在3—4月披露的,2月底前披露年度业绩快报;季报、半年报无强制要求。
三、股票板块的区分
股票板块通过股票代码可以很好地辨认。上交所主板:股票代码以“6”开头,比如600000浦发银行。深交所主板:股票代码以“000”开头,比如000001平安银行。中小板:股票代码以“002”开头,比如002508老板电器。创业板:股票代码以“3”开头,比如300750宁德时代。
(二)经济环境
企业财务报表数据除受相关法规体系制约外,与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外部因素密不可分。一般来说,报表数据是可以反映企业所处经济环境、发展前景、产品和劳务的市场竞争程度的,比如:身处经济环境优良、高速发展的行业中,由于发展机会较多,企业报表数据会反映出较高的盈利能力;当企业所处弱势发展环境中,财务数据会反映较低的盈利能力。即使身处相同的经济环境,由于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市场竞争程度不同,也会使企业的报表数据表现出不同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性。
二、会计战略因素
会计战略因素主要包括竞争战略、会计政策选择等,这些因素是决定公司会计系统质量的内部因素。
会计战略是公司根据环境和经营目标做出的主观选择,各公司会有不同的会计战略。公司会计战略包括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估计的选择、补充披露的选择以及报告具体格式的选择。不同的会计战略会导致不同公司财务报告的差异,并影响其可比性;同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对会计战略的不同选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财务数据偏离实际的情况。例如,对同一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允许使用几种不同的规则和程序,公司可以自行选择,包括存货计价方法、折旧方法、对外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等。虽然财务报表附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一定的表述,但报表使用人未必能完成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总之,由于受外部经济环境、内部会计战略选择两方面因素的制约,财务报表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局限性:
(1)财务报告没有披露公司的全部信息,管理层拥有更多的信息,得到披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已经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估计误差,不一定是真实情况的准确计量;
(3)管理层的各项会计政策选择,使财务报表扭曲了公司的实际情况。
这些影响财务数据的因素,提示我们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不能“就报表分析报表”,只有结合环境因素,分析结果才能较客观和正确;并且我们在分析时不能忽视财务报表以外的战略选择,如会计政策选择和估计,注意与本企业以往或行业标准的选择相比较,如果导致企业收入、盈利水平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相差悬殊,或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并不合理,对这样的差异我们便应高度重视并尽量予以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