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与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程序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系统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依据科学的程序和方法,才能得出逻辑合理、推理可靠的分析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程序:

(1)确立分析目标;

(2)明确分析范围;

(3)收集分析资料;

(4)确定分析评价标准;

(5)选择分析方法;

(6)得出分析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一)确立分析目标

财务报表分析目标,是整个财务报表分析的出发点,决定着分析范围、收集资料的详细程度、分析标准及分析方法的选择等整个财务报表分析过程。财务报表分析主体不同,财务报表分析内容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也会不同。这就要求分析者首先应确立分析目标。

(二)明确分析范围

并不是每一项财务报表分析都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更多的情况是仅对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或者是对某一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其他方面的分析仅起辅助参考作用,这就要求分析者在确立分析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分析的范围,将有限的精力放在分析重点上。

(三)收集分析资料

财务分析资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确定分析目标和内容后,财务报表分析主体应当按照准备实施的内容收集所需的资料,按照事先确定的财务报表分析目标与范围,收集尽可能丰富的财务信息和辅助信息。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定期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外部信息等。资料的收集方式有:通过公开渠道获取,如可以在相关网站及媒介上取得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通过实地调研取得;通过参加会议取得;等等。

在取得相关资料后还应当对资料进行检查和核实,尤其需要核对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仔细查看审计报告,确认注册会计师是否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此外,还需要对数据的时间序列进行检查,观察企业是否存在某些数据异常的事项,核实该事项的可靠性。只有在核对数据的真实性后,才能开始财务报表分析,否则得到的分析结论也是没有价值的。

(四)确定分析评价标准

财务报表分析结论应当通过比较得出,所以确定合理的分析评价标准就非常重要。财务报表分析的评价标准包括四类:经验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预算标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优缺点,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当结合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分析目标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垄断型企业,由于不存在具有可比性的其他企业,所以就只能使用本企业自身的历史标准或者是预算标准。此外,还应当注意分析评价标准自身随着时间、地域等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动,并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合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

(五)选择分析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财务报表分析学科的发展,新方法也在不断涌现。在现代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大量使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可以强化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并尽量减少分析人员的主观影响。但是新方法的出现并不说明原有的一些基本方法必须淘汰;相反,传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在实际分析中由于简便易行、易于理解等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每种分析方法都有优点和局限,所以财务人员应当依据分析目的和可能得到的分析资料对分析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法,以得出客观全面的结论。

(六)得出分析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采用特定的方法计算出有关的指标,并与分析标准进行对比,做出有针对性的判断,为各类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内部财务报表分析人员来说,还需要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重大的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加以改进。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分析主体的具体目的和分析资料的实际特征进行选择。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一)比较分析法

1.比较分析法的含义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基本方法。所谓比较分析法,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发现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

2.比较数据

比较数据有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两种。

(1)绝对数比较。

绝对数比较,即利用财务报告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绝对数进行比较,以揭示其数量差异。例如,某公司去年的产品销售额为200万元,产品销售利润为20万元;今年的产品销售额为240万元,产品销售利润为30万元。那么今年与去年的差异额为:产品销售额40万元,产品销售利润10万元。

(2)相对数比较。

相对数比较,即利用财务报告中有关系的数据的相对数进行对比,如将绝对数换算成百分比、结构比重、比率等进行对比,以揭示相对数之间的差异。比如,某公司去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占产品销售额的百分比为85%;今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占产品销售额的百分比为80%。那么今年与去年相比,产品销售成本占产品销售额的百分比下降了5%,这就是利用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对某些由多个个体指标组成的总体指标,就可以通过计算每个个体指标占总体指标的比重进行比较,分析其构成变化和趋势。这就是利用结构比重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将财务报表中存在一定关系的项目数据组成比率进行对比,以揭示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如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等。这就是利用比率进行比较分析。

一般来说,绝对数比较只通过差异数说明差异金额,但没有表明变动程度,而相对数比较则可以进一步说明变动程度。如上面示例中,对某公司的产品销售成本占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比较,就能求得今年比上年降低了5%的变动程度。在实际工作中,绝对数比较和相对数比较可以交互应用,以便通过比较做出更充分的判断和更准确的评价。

3.比较标准

比较的标准有以下几种分类:

(1)经验标准。

经验标准指依据大量且长期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标准(适当)的财务比率值。经验标准的优点:相对稳定,客观。经验标准的不足:并非广泛适用(受行业限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2)历史标准。

历史标准指本企业过去某一时期(上年或上年同期)该指标的实际值。历史标准对于评价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是非常有用的。历史标准可以选择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也可以选择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的业绩水平,还可以选取以往连续多年的平均水平。另外,在财务分析实践中,本年业绩还经常与上年实际业绩做比较。应用历史标准的好处:比较可靠、客观;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历史标准的不足:往往比较保守;适用范围较窄(只能说明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竞争能力和健康状况);当企业主体发生重大变化(如企业合并)时,历史标准就会失去意义或至少不便直接使用;企业外部环境发生突变后,历史标准的作用会受到限制。

(3)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可以是行业财务状况的平均水平,也可以是同行业中某一比较先进企业的业绩水平。行业标准的优点:可以说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和水平(竞争的需要);也可用于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例如,在一个经济萧条时期,企业的利润率从12%下降为9%,而同期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由12%下降为6%,那么,就可以认为该企业的盈利状况是相当好的)。行业标准的不足:同“行业”内的两个公司并不一定具有可比性,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困难,同行业企业也可能存在会计差异。

(4)预算标准。

预算标准指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所制定的预算指标。预算标准的优点:符合战略及目标管理的要求;对于新建企业和垄断性企业尤其适用。预算标准的不足:外部分析通常无法利用;预算具有主观性,也未必可靠。

4.比较方法

比较分析法有以下两种具体方法:

(1)横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法又称为水平分析法,是指将反映企业报告期财务状况的信息(特别指财务报告信息资料)与反映企业前期或历史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企业各项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动情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横向比较法所进行的对比,一般而言,不是单指指标对比,而是对反映某方面情况的报表的全面、综合的对比分析,尤其在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中应用较多。因此,通常也将横向比较法称为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横向比较法的基本要点是,将报表资料中不同时期的同项数据进行对比,得到比较财务报表。对比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是绝对值增减变动,其计算公式是:

绝对值变动数量=分析期某项指标实际数-基期同项指标实际数

二是增减变动率,其计算公式是:

三是变动比率值,其计算公式是:

上式中所说的基期,可指上年度,也可指以前某年度。注意:若比较的年度在三年以上,可用平均增减变动的方法加以计算。

横向比较法中应同时进行绝对值和变动率或比率两种形式的对比,因为仅以某种形式进行对比,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例1.1 A公司本年与上年资产负债表(以资产部分为例)如表1-2所示,对本年水平分析计算结果如下:

表1-2 A公司本年比较资产负债表

从A公司本年的资产总额来看,本年为17102447652.37元,比上年减少了1878282859.73元,下降了9.9%。该公司资产项目中变化最大(超过30%)的项目是:

①货币资金本年比上年增加了2787530881.61元,增加了248.03%。通过查阅该公司本年年度报告中的资料可知,该公司披露该变动主要系资金回笼为生产、贸易经营储备所致。

②交易性金融资产本年比上年增加了3537001.44元,增加了256.47%。通过查阅该公司本年年度报告中的资料可知,该公司披露该变动主要系2017年远期结售汇合约汇率变动影响所致。

③衍生金融资产本年比上年减少了197633455.68元,减少了57.17%。通过查阅该公司本年年度报告中的资料可知,该公司披露该变动主要系2017年期货糖浮动盈利比年初较少所致。

④预付款项本年比上年减少了782607299.28元,减少了83.72%。通过查阅该公司本年年度报告中的资料可知,该公司披露该变动主要系预付食糖采购款及糖产季预付采购物资较期初减少所致。

⑤应收利息本年比上年增加了53878.51元,增加了55.14%。通过查阅该公司本年年度报告中的资料可知,该公司披露该变动主要系Tully糖业(中粮糖业控股澳大利亚公司)应收一般存款利息增加所致。

⑥其他应收款本年比上年减少1516825796.78元,减少了63.17%。通过查阅该公司本年年度报告中的资料可知,该公司披露该变动主要系公司对托管公司投入往来款及支付的期货糖保证金较期初减少所致。

⑦存货本年比上年减少1991003842.32元,减少了31.91%。通过查阅该公司本年年度报告中的资料可知,该公司披露该变动主要系食糖采购及产品库存量较期初减少所致。

⑧其他流动资产本年比上年减少180655343.93元,减少了33.58%。通过查阅该公司本年年度报告中的资料可知,该公司披露该变动主要系待抵扣增值税减少所致。

⑨递延所得税资产本年比上年增加43110386.72元,增加了114.76%。通过查阅该公司本年年度报告中的资料可知,该公司披露该变动主要系现金流量套期及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增加所致。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

①引起该公司资产减少的主要项目是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衍生金融资产、其他流动资产和存货。当我们分析资产规模减少的主要原因时,需要重点关注并进一步挖掘这几个项目的详细信息来分析。

②引起资产增加的其他信息,比如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应是我们重点关注并加以进一步详细分析的信息。

③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存货减少对于一家生产经营性企业而言毕竟是有利的,而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大幅度增加则表明该公司资产流动性增加,但是否合理,则需要结合公司的负债水平、结构、盈利水平进行分析才能做出进一步的判断。

因此,水平分析法可以让我们知道在那么多报表数据中,我们的分析关注点应该在哪里。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横向比较,常用于差异分析。横向比较分析经常采用的一种形式是编制比较财务报表。这种比较财务报表可以选择最近两期的数据并列编制,也可以选取数期的数据并列编制。前者一般用于差异分析,后者则可用于趋势分析。

应当指出,横向比较法通过将企业财务报表当期的财务会计资料与前期资料对比,揭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奠定基础。因此横向比较法是会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另外,横向比较法可用于一些可比性较高的同类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以找出企业间存在的差距。但是,横向比较法在不同企业间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问题,即使在同一企业中应用,对于差异的评价也应考虑其对比基础;另外,在横向比较中,应将两种对比方式结合运用,仅用变动量或仅用变动率可能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

(2)纵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也叫垂直分析法。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不同,它的基本点不是将企业报告期的分析数据直接与基期进行对比求出增减变动量和增减变动率,而是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的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财务报表经过纵向比较法处理后,通常称为度量报表,或称总体结构报表、共同比报表等。如同度量资产负债表、同度量利润表、同度量成本表等,都是应用纵向比较法得到的。纵向比较法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确定报表中各项目占总额的比重或百分比,其计算公式是:

第二,通过各项目的比重,分析各项目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一般项目比重越大,说明其重要程度越高,对总体的影响越大。

第三,将分析期各项目的比重与前期相同项目比重对比,研究各项目的比重变动情况。也可将本企业报告期项目比重与同类企业的可比项目比重进行对比,研究本企业与同类企业的不同,以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资产负债表的共同比报表通常以资产总额为基数,利润表的共同比报表通常以营业收入总额为基数,现金流量表的共同比报表一般可以现金流入总额、现金流出总额或现金流量净额为基数。

共同比财务报表亦可用于几个会计期间的比较,为此而编制的财务报表称为比较共同比财务报表。它不仅可以通过报表中各项目所占百分比的比较让我们看出其差异,而且可以通过数期比较让我们看出它的变化趋势。

例1.2 A公司本年与上年的资产负债表(部分)如表1-3所示,对本年垂直分析计算结果如下:

表1-3 A公司本年共同比资产负债表(以资产部分为例,以资产总额为100)

通过对A公司上年及本年的垂直分析,得到相应的共同比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发现:

①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上年和本年分别为65.74%和62.62%,说明该企业的资产主要以流动资产为主,资产流动性较强,有一定的适应性。

②在流动资产中,我们看到占比最大的是存货。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上年和本年分别为32.87%和24.84%;货币资金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上年和本年分别为5.92%和22.87%;其他应收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上年和本年分别为12.65%和5.17%;应收账款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上年和本年分别为4.2%和5.07%。这说明该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是存货、货币资金、其他应收款和应收账款,即在对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时,这几项流动资产项目是我们需要重点分析的。

③在非流动资产中,我们看到占比最大的是固定资产净额,其次是无形资产,同时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占比也相对较高。固定资产净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上年和本年分别为23.54%和24.87%;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在上年和本年分别为4.76%和5.85%;上年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占比分别为2.9%和1.89%,本年分别为3%和2.1%。这说明该企业重要的非流动资产是固定资产净额、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商誉,是后续具体分析时需要关注的项目。

④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财务、管理知识,我们可以认为该企业为轻资产的公司,属于比较传统的农产品加工经营公司。它流动性充足,具备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对外投资能力,近期有过财务并购或重组行为。具体分析还要结合该企业相关财务信息做出进一步判断。

因此,共同比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对不同时期报表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如果能对数期报表的相同项目做比较,可以观察到相同项目变动的一般趋势,有助于评价和预测。但无论是金额、百分比还是共同比的比较,都只能做出初步分析和判断,还需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才能对变动的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做出较明确的判断。

5.运用比较分析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应注意相关指标的可比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指标内容、范围和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如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大量运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中的项目数据。必须注意这些项目的内容、范围以及使用这些项目数据计算出来的经济指标的内容、范围和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只有一致才具有可比性。

(2)会计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

财务报告中的数据来自账簿记录,而在会计核算中,会计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有可能变动,若有变动,则必然影响到数据的可比性。因此,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对由于会计计量标准、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而不具可比性的会计数据,就必须进行调整,使之具有可比性后才可以进行比较。

(3)时间单位和长度的一致性。

在采用比较分析法时,不管是实际与实际的对比,实际与预定目标或计划的对比,或是本企业与先进企业的对比,都必须注意所使用的数据的时间及其长度的一致,包括月、季、年度的对比,不同年度的同期对比,特别是本企业的数期对比或本企业与先进企业的对比,所选择的时间长度和选择的年份都必须具有可比性,以保证通过比较分析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4)企业类型、经营规模和财务规模以及目标大体一致。

企业类型等是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对比时应当注意的地方。只有这些地方大体一致,企业之间的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比较的结果才具有实用性。

(二)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或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通过指数或完成率的计算,确定分析期各有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趋势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既可用于对财务报告的整体分析,即研究一定时期报表各项目的变动趋势,也可对某些主要指标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趋势分析法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计算趋势比率或指数。通常指数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定基指数,二是环比指数。定基指数就是各个时期的指数都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来计算。环比指数则是各个时期的指数以前一期为基数来计算。趋势分析法通常采用定基指数。

第二步,根据指数计算结果,评价与判断企业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及其合理性。

第三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企业以前各期的变动情况,研究其变动趋势或规律,从而可预测出企业未来发展变动的情况。

例1.3 A公司连续三年有关销售额、税后利润、每股收益的资料如表1-4所示。

表1-4 A公司相关指标趋势分析

从表1-4可看出,该企业三年来的销售额、税后利润和每股收益都在逐年增长,特别是本年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更快;每股收益上年比前一年有很大程度的增长。从总体状况看,该企业近三年来,各项指标都完成得比较好,销售、盈利状况有很大程度的增长,盈利能力提升很快。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看,税后利润的平均增长速度最快,高于销售额、每股收益的平均增长速度。企业几年来的发展趋势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断改善,如果这个趋势能保持下去,状况也会较好。

值得指出的是,计算趋势比率应认真、谨慎地选择好基期,使之符合代表性或正常性条件。在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趋势分析时,在实务上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以某选定时期为基期,即固定基期,以后各期数均以该期数作为共同基期数,计算出趋势比例,这叫定期发展速度,也称定比;另一种是以上期为基数,即移动基数,各期数分别以前一期数作为基期数,基期不固定,且顺次移动,计算出趋势比率,这叫环比发展速度,亦称环比。

链接1-9

关于定比与环比

(1)定基动态比率:即用某一时期的数值作为固定的基期指标数值,将其他各期数值与其对比来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值÷固定基期数值

例:以2016年为固定基期,分析2017年、2018年利润增长比率,假设某企业2016年的净利润为100万元,2017年的净利润为120万元,2018年的净利润为150万元,则:

2017年的定基动态比率=120÷100×100%=120%

2018年的定基动态比率=150÷100×100%=150%

(2)环比动态比率: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值为基期数值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值÷前期数值

仍以上例资料举例,则:

2017年的环比动态比率=120÷100×100%=120%

2018年的环比动态比率=150÷120×100%=125%

(三)比率分析法

1.比率分析法的含义和作用

比率分析法是把某些彼此存在相关关系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比率并据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

比率是两数相比所得的值,任何两个数字都可以计算出比率,但是要使比率具有意义,计算比率的两个数字就必须具有相互联系。由于比率是由密切联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关数字计算出来的,所以往往利用一个或几个比率就可以独立地揭示和说明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或者说明某一方面的能力。例如,总资产报酬率可以揭示企业的总资产获取利润的水平和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的获利能力,等等。

当然,对比率分析法的作用也不能估计过高。它和比较分析法一样,只适用于某些方面,其揭示信息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运用比率分析法时,还必须以比率所揭示的信息为起点,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和实际情况,做更深层次的探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因此,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既要重视比率分析法的利用,又要和其他分析方法密切配合,合理运用,以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效果。

根据财务报表计算的比率主要有三类:①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等;②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比率,如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每股盈利等;③反映企业经营和管理效率的比率,如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实际上,第三类指标既与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有关,也与评价获利能力有关。有关各个比率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将在以后各章中专门进行详细讲述。

2.财务比率的类型

在比率分析中应用的财务比率很多,为了有效地应用,一般要对财务比率进行科学的分类。但目前还没有公认、权威的分类标准。比如美国早期的会计著作对同一年份财务报表的比率分类中,将财务比率分成五类——获利能力比率、资本结构比率、流动资产比率、周转比率和资产流转比率。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编著的ACCA财会资格证书培训教材《财务报表解释》一书中,将财务比率分为获利能力比率、清偿能力比率、财务杠杆比率和投资比率四类。我国一般将财务比率分为四类,即获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和发展能力比率。

(四)因素分析法

1.因素分析法的含义和应用

因素分析法也是财务报表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影响因素、测量其影响程度、查明指标变动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指标的高低,都受不止一个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者更有说服力地评价企业状况。比如,在生产性企业中,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或上升,受材料和动力耗费、人力耗费、生产设备的优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润的变动更是受到产品生产成本、销售数量和价格、销售费用和税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分析这些综合性经济指标时,就可以从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各种影响对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查明指标变动的原因。因素分析法的基本方法是连环替代法。

2.连环替代法

连环替代法又称因素替代法,是在许多因素都对某一项指标综合发生作用的情况下,分别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动对该指标变动的影响的方法。具体而言,连环替代法是指将多个因素所构成的指标分解成各个具体因素,然后,顺序地把其中的一个因素作为变量,把其他因素看作不变量,依次逐项进行替换,逐一测算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为正确理解连环替代法,首先应明确连环替代法的一般程序或步骤。连环替代法的程序有以下五个:

(1)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方法,通常是指标分解法,即将经济指标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或扩展,从而得出各影响因素与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式。如对于总资产报酬率指标,要确定它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式进行分解:

分析指标与影响因素指标间的关系式,既说明哪些因素影响分析指标,又说明这些因素与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及顺序。如上式中影响总资产报酬率的有总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和销售利润率三个因素;它们都与总资产报酬率呈正比例关系;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总资产产值率在先,其次是产品销售率,最后是销售利润率。

(2)根据分析指标的报告期数值与基期数值列出两个关系式,或指标体系,确定分析对象。如对总资产报酬率而言,两个指标体系是:

基期总资产报酬率=基期资产产值率×基期产品销售率×基期销售利润率

实际总资产报酬率=实际资产产值率×实际产品销售率×实际销售利润率

分析对象=实际总资产报酬率-基期总资产报酬率

(3)连环顺序替代,计算替代结果。连环顺序替代就是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每一因素的实际数顺序地替代其相应的基期数,每次替代一个因素,替代后的因素被保留下来。计算替代结果,就是在每次替代后,按关系式计算其结果。有几个因素就替代几次,并相应确定计算结果。

(4)比较各因素的替代结果,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比较替代结果是连环进行的,即将每次替代计算的结果与这一因素被替代前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差额就是替代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

(5)检验分析结果,即将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额相加,其代数和应等于分析对象。如果两者相等,说明分析结果可能是正确的;如果两者不相等,则说明分析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连环替代法的程序和步骤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尤其是前四个步骤,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错误,都会出现错误结果。下面举例说明连环替代法的步骤和应用。

例1.4 某企业2018年与2017年的总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相关指标如表1-5所示。

表1-5 某企业2018年与2017年指标 单位:%

由以上指标的计算公式可知: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产值率×产品销售率×销售利润率

在此基础上,按照因素分析的连环替代法,可以得出:

报告期(2018年)指标体系的总资产报酬率=80%× 98%×30%=23.52%

基期(2017年)指标体系的总资产报酬率=82%×94%×22%=16.96%

总影响程度=23.52%-16.96%=6.56%

其中,

总资产产值率的影响=80%×94%×22%-82%×94%×22%=-0.41%

产品销售率的影响=80%×98%×22%-80%×94%×22%=0.70%

销售利润率的影响=80%×98%×30%-80%×98%×22%=6.27%

总影响程度=-0.41%+0.70%+6.27%=6.5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8年总资产报酬率为23.52%,高于2017年的16.96%,其原因主要在于销售利润率大幅提高及产品销售率的提升,而总资产产值率却小幅下降。

3.因素分析法的特征

从因素分析法的计算程序和上述举例可以看出,因素分析法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要按照影响因素同综合性经济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影响因素。只有按照因果关系确定影响因素,才能说明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变动是由于哪些因素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因此,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必须首先依据因果关系合理确定影响因素,并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依存关系确定计算公式。这是运用因素分析法的基础。

(2)计算过程的假设性,即在分步计算各个因素的影响数时,要假设影响数是在某一因素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这是一个假设,但它是分别计算各个因素影响数的前提条件。

(3)因素替代的顺序性,即在运用因素分析法时,要按照影响因素和综合性经济指标的因果关系,确定合理的替代顺序,且每次分析时,都要按照相同的替代顺序进行测算,才能保证因素影响数的可比性。合理的替代顺序要按照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分清基本因素和从属因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来加以确定。

目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这些分析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较分析法对应用范围有较大限制。例如,在进行行业内数据比较时,需要选取同行业相同或尽可能具有类似性质的业务,同时还需要企业的规模和运作模式类似或相同。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则主要表现在:如果单纯使用比率分析法,那么所得出的结论仅仅是通过堆砌数据指标而形成的分析结果;由于这些数据是历史形成的,所以常常无法判断是否足以为企业未来财务和经营状况形成一个可靠的基础。因素分析法在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这个方法在使用时,要谨慎确定因素分解的相关性,注意各个因素的顺序性,而且分析过程存在某些假设前提。

因此,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要尽量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才能比较全面。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现代企业都面临国际化的竞争,面临风云突变的国际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对企业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外部环境很难定量,因此,在对企业进行内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同时做出定性的判断,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要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使分析结论精确化。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地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使其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就要对多个相关联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以上我们介绍了财务报告分析的四种基本方法,在实际运用时要依据分析的对象和目的选用恰当的方法。但是不管哪种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分析者做出恰当的分析判断和结论,因此,需要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效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