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关于被征地农户的研究,学术界大多从产权角度进行分析,而从农户分化角度探讨征地前后农户福利效应的则比较少见。这既为本书的创新留下了空间,同时也加大了本书的研究难度。本书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调查展开分析。
一、创新之处
(一)学术思想创新
本书从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出发,剖析农户分化、土地征收与农户福利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土地征收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机理,考察不同类型农户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对土地依赖性的差异,揭示农户分化如何导致征地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的差异规律。同时,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农户家庭的基本需求与发展目标出发,构建农户可行能力的概念框架,形成农户福利构成详细清单,由此构建被征地农户福利评价指标体系,克服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仅限于个体福利的测量”与“仅关注已实现的功能性活动”的不足,在学术思想创新方面做出贡献。
(二)研究视角创新
鉴于现有土地征收方面的研究成果只将农户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忽视农户分化可能导致不同类型农户福利变化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成果缺乏针对性,特色不鲜明。同时,考虑到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土地制度,“农户”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农户分化”又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因此,以“户”为单位开展研究,应更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本书从农户分化的视角,研究土地征收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机理,考察农户分化如何导致征地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的差异规律。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被征地农户福利提升的差异化路径,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特色与创新。
二、不足之处
本书的不足之处主要来源于数据的局限性。由于南宁五象新区土地征收是按照“项目推动进度”进行整体推进的,所以调研组只能取得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这个征地周期被征地农户的相关数据。其间,尽管征地补偿政策一直未变,但由于政府采取“滚动式”征收农户土地的方式,所以样本村农户通常存在“同时”被征地的情况,从而在客观上无法同时获得这个时间段样本村没有被征地的“对照组”农户数据。因此,研究区域的扩展无疑有助于深入研究土地征收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干预效应”,而本书的研究对于优化征地补偿政策设计,构建被征地农户多元化动态保障机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