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思维:口碑攀升的底层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价值连城的媒体机遇

首先我们要知道媒体是商业机构,不是什么公共服务机构。当纸质媒体蓬勃发展时,它的广告收入要丰厚得多。丰厚的广告收入意味着当记者和做调查性新闻工作的薪水是不错的。以前,记者们更倾向于寻找他们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做调查研究,然后把结果公之于众。

现在情况没那么好了,利润率下降意味着记者人数减少。再加上数字媒体越来越红火,媒体需要源源不断地迅速推出新内容,记者人数本来就捉襟见肘,还要在更短的截稿日期内交稿,压力可想而知。

正因为如此,记者们才要寻觅那些包装精美、亲自送上门的故事。这是公共关系的职能,就报道和采访视角而言,记者们更喜欢哪些容易完成的作品。

即便如此,专业的公关人员可能还会跟你说,要把这些故事提交到记者手中,还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的专家提供一份媒体联系人清单。其实不是这样,只要稍加研究,便能轻松得到媒体联系人的资料。

拉开窗帘,你会发现,就像根本不存在什么巫师一样,你和记者之间并没有一道无法穿透的隔离墙。对,不需要中间人。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意味着你可以很轻松地与有意向合作的媒体取得联系。

当卡梅隆决定实施1-800-GOT-JUNK?的内部公关项目时,他雇了一个在公关领域没有任何经验的人。卡梅隆向他交代了公司考虑向媒体宣传的5个角度(关于这个问题,本书第三章有详细介绍),然后放权给他。尽管这名员工以前从来没跟任何媒体打过交道,但他在一个月之内还是完成了7篇故事的创作与发表。大约一年以后,卡梅隆又雇了两名员工,也是没什么特别的公关经验,没过多长时间,他们每个月也能完成大约7篇故事的报道。

你可能很好奇,对于一名新手来说,这么高的成功率是怎么实现的。很简单,我们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宣传每一篇故事,要是《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我们的报道,我们就把同一篇报道发给《波士顿环球报》《达拉斯晨报》《旧金山纪事报》等媒体。这些发行量很大的媒体开始追踪同样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就可以推送给不同的记者、不同的受众,不断提高点击率。

通过这件事,卡梅隆证实了他的判断:媒体非常需要好的内容。只要你以正确的方式接近记者,他们就会报道你的故事,并把你的故事称为新闻。

还有一点不要忘记,除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日益多样化,许多新式媒体纷至沓来。例如传统媒体的数字形式,如有影响力的人和内容提供者还通过YouTube、推特(Twitter)、照片墙(Instagram)等具有颠覆性的新渠道来吸引大量受众。免费公关之所以突飞猛进,令人难以置信,就是因为这些媒体不断需要新故事、新思路,让我们的社交信息随时都有新鲜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