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茶中的奇葩:安吉白茶
大概是在2000年的某天下午,收到好友从上海寄来的一盒茶。记得那天天气炎热,事务繁忙,心烦气躁,故没把那盒茶当回事。两天后的下午,我想起了那盒茶,便随手抓了一小把用大盖碗泡了直接喝。当水冲下,茶叶在盖碗中翻腾的一刹那,我被惊呆了。瞬时一股清香如从竹林中吹来,似兰非兰,水汽中带着丝丝清甜。通常我对朋友送的茶礼不会抱太大期待,但这茶还没入口就已令我神魂颠倒,惊诧不已。等水温退去,茶叶泡开时更加美不胜收。每一个芽头分成两小叶,叶片薄如蝉翼,在水中翩翩起舞,如兰花仙子一般。汤清叶白,端起碗喝下一口,如饮甘露,妙不可言。我赶紧打电话询问朋友:“此为何茶?”朋友笑答:“湖州,安吉白茶是也。”她说这茶也是他人所赠,转过好几手了。
寻茶无果,难得所愿,只能去翻阅一些资料和途听一些典故。原来,安吉白茶出自茶仙陆羽隐居的地方——湖州。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记载:“白茶者自成一体,芽黄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这是能够找到的关于白茶最早的记载,此论究竟是针对以白茶为名的湖州绿茶,还是福鼎白茶而言,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据当地茶农口述: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的半山竹林中,农科人员发现了一棵老茶树,其生长在海拔八百多米的地方,估计有上百年树龄。在明前发芽及初开片时,茶叶色白如玉,薄如蝉翼;采摘后采用绿茶的烘青工艺制作;成茶后干茶茶色微绿;冲泡后转白色,汤色鹅黄,味道鲜爽、甜润。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茶种的优良品,按其形和借历史上的记载,命名为白茶。
我认为茶树会根据其生长环境和周围生态体系的变化,不断改写自身基因。这株老茶树生长在竹林环绕的地方,受阳光照射时间短,阳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长期缺乏阳光,无法合成叶绿素,老茶树的基因便慢慢地开始变化。关于汤水的清甜,我认为是生态的关系,在竹林周边生长的植物多鲜爽而清冽,故而有安吉白茶多饮而微寒的说法。近年来,安吉白茶在市面上渐受追捧,据说是茶氨酸含量最高的绿茶,也是这个原因,饮之鲜爽。但是,我认为茶汤清甜是因为缺乏叶绿素恰好减少了叶绿素所带来的青涩。
然而,真正让我感到惋惜的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种植环境的改变,当年我对白茶清纯如初恋般的感觉再也找不回了。现在能到手的安吉白茶,带给我的体验多半是从风月场从良之后的风尘女子假装出那一丝羞涩的感觉,却不经意间露出阅尽人间烟火的老练。
有时,我泡一碗茶端起来,喝得五味杂陈,真怀念当年初遇时翩翩起舞的小白,仿佛那一片云雾缭绕的竹林笼罩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中……
2017年初春,细雨纷飞
念安吉白茶初现江湖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