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时代 做个健康的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这也是天赋之权

生物体都有生命,人为万物之灵,对生命自然更加看重。生命有数量、有质量。数量好理解:活了多久。质量就复杂点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里说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质量,一个人将他的一生奉献给国家、奉献给社会,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他的生命当然是有质量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健康便是生命质量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健康与长寿便是生命的质量和数量。

人,没有不要健康和长寿的。人究竟能活多久?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细胞学家发现,老鼠的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分裂约12次,其寿命约为3年;海龟的细胞能分裂72~114次,寿命约200年;人的细胞约能分裂50次,因此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大约为120岁。

细胞的每次分裂都会使得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两端的“端粒”缩短,短到一定的程度这细胞就不可能再分裂了,细胞归于凋亡,这生物体的寿命也便终结。不过这是细胞体外培养的情况,或许不足为训。

动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成熟期的6~7倍,人以18岁为成熟期,则寿命应为108~126岁,或者说应为发育期的8倍。人的青春发育期在15岁左右,则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大约应有120岁。事实上无论中外,有较为准确记录的长寿老人也多在120岁左右。

不过,这是指的自然寿命,即可期望达到的寿命。人的一生必定有许多疾病、损伤或意外的因素会折损寿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要将70岁前因慢性病而“过早死亡”的人数减少1/3的奋斗目标。所以尽管如今科技发达、医学进步,但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0岁的国家并不多。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民众的平均期望寿命为35岁,如今已经提高到76岁。我国政府制定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希望将人均期望寿命再提高两岁,到78岁。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海市民的平均期望寿命是84岁,已经进入世界前茅的行列。在我国健康教育领域里已经有“活到90岁以上应成常态的说法。”

说到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躯体上、精神上与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病或虚弱。这个定义很明确,健康有身体的、精神的与社会的三个层次。不过这个定义似乎也比较空泛,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也曾经提出过一个“10条健康标准”:精力充沛能应付工作、学习的压力;处世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睡眠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对感冒等传染病有抵抗力;体重适中、身材匀称、动作协调;眼睛明亮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牙病;头发光泽无头屑;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这个标准很是具体,但似乎又太琐碎一些。所以后来又有了一个修正的提法,共有三点:一是躯体健康,包括吃得快(不是提倡吃得快,而是表示食欲旺盛之意)、走得快、说得快(表示思维敏捷)、睡得快(入睡快之意)、大便快(排泄顺畅);二是心理健康,包括性情温和、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豁达乐观;三是处世能力好,包括思维客观、自控力强、人际关系好。这样一来是把健康说得再明确不过了。

不过,这个说法也是十分理想化。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对老年人而言,他们事实上很难“百病不沾”,至少,一些生理功能退化引起的“退行性疾病”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肌少症、前列腺肥大、白内障、重听等也是难免的,对老年人的健康要求是什么呢?

2020年9月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提出老年人健康长寿的核心标志是:“高寿加上自理能力”。高寿即长寿,但若生活已经不能自理,自然不是健康的长寿的老人。自理能力除了自理生活外,还应包括自主决定。“自主决定”反映了一个老人的智力、心理状况和协调状态的良好。此外,健康的老人还应该自强、自尊。“自强”不是不切实际的争强好胜,而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少数老年人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不再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也不愿意学习新的知识,饮食十分随意,甚至应该做手术的白内障、应该装配的义齿、佩戴的助听器也不考虑了,这些都明显地影响了健康,所以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利于健康长寿。一个老年人,对国家、对社会,至少对家庭都曾有过贡献,这是对老年人应该尊重的理由。但“自尊”不是妄自尊大,而应该是一种律己的表现,一个慈祥、谦逊的老人必定受人尊敬。所以自强、自尊,便是老年人与社会的融洽,也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健康定义中所述的“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老年学会的专家共识中,将高寿、自理、自主、自强、自尊并列为健康长寿老人应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是有道理的。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蒙田说过:“健康乃是自然可以给予人类最公平、最珍贵的礼物。”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得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健康长寿可以属于每一个人。但是需要人们孜孜以求地去努力争取,方能获得。

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中明确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就进一步地阐明了健康与长寿不仅是天赋之权,争取健康长寿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人的健康长寿与遗传有关,也与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医疗条件有关,但主要的是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

莎士比亚说:我们的身体好比是一座花园,我们的意志便是园丁,让这花园百花齐放还是荒芜,全在于这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