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版”的健康基石
老年人在健康问题上应属特殊人群,因为他们大多有生理功能的衰退,多数人还有些慢性疾病缠身,那么对老年人群,这4项“健康基石”应该如何准确地理解呢?
老年人的饮食怎样才算合理?“合理饮食”通常的表述为:低脂、低盐,吃饭七分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这样的说法对老年人来说亦是合理的。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人误以为控制脂肪的摄入便是不吃肉类食品,甚至不吃荤菜。其实,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便是蛋白质存在的形式。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都需要蛋白质来维护身体的新陈代谢,尽管植物性食品中亦含有蛋白质,有的含量甚至相当丰富,但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因此更需要摄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才好。不同的蛋白质由不同品种和数量的氨基酸构成,所谓“优质蛋白”即其所含的氨基酸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并易为人体吸收利用的蛋白质。在这个意义上讲,动物性蛋白优于植物蛋白。而且有些营养成分如维生素B12等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因此,强调老年人应摄入适当的动物性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及家禽等,纯素食不利于健康。
蔬菜、水果的摄入亦需强调,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有的老年人以为水果多甜味,不愿多食,怕引起糖尿病。其实,若已患糖尿病者固应对水果的摄入有所控制,若无糖尿病,因食用水果无需烹调加工,其营养成分保存完好,故老年人适当吃些水果绝对有益健康,毋需顾虑引发糖尿病的问题。
老年人同样需要“戒烟限酒”。“戒烟限酒”的提法对老年人同样适用,烟酒作为一种嗜好,在一些老年人中由来已久,戒除更需毅力,但毅力来自认识。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吸烟多年,烟与人体已达成平衡,戒烟“打破平衡”反于健康不利,此说在一些嗜烟者中颇有市场。实际这种“平衡”只是暂时的现象,随着“烟毒”的加深,这平衡终将失去。又有人听说“吸烟之害要16年才能消除”,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戒不戒烟也无所谓了。其实“16年”一说是指戒烟后与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需经过16年才降至与不吸烟者完全相同,说明吸烟之害的深远。事实上,戒烟之后烟雾中的毒素对健康形成的危害是逐步减轻的,许多戒烟者明确感到停止吸烟后两三天,气管中的痰便会减少,四五天后便觉呼吸轻快,并非要等16年后才开始生效。中国控烟协会提出的口号中就曾有“戒烟永远都不晚”,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戒烟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不适,也可以寻求医药的帮助,目前各大医院多设有“戒烟门诊”,并可提供一些有助于减轻戒烟过程中种种不适的药物。当然,戒烟主要还是要靠毅力,如果实在戒不了,那么,至少要尽量少吸烟——这仅是对老年人的权宜之计。
饮酒有害健康,有些老年人有每日小酌的习惯,如今学术界对“少量”饮酒的看法,不只是指量少,还应该包括“偶尔”,每日饮酒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增高,老年人不可不察。
“适当运动”对老年人来说还包含主动、经常之意。“适当运动”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老年人由于体力衰弱或患有些慢性疾病,因而常常对运动一事觉得无从入手或多有顾虑。其实体力衰弱正是需要适当运动的理由,有些慢性疾病,只要病情稳定,适当运动也是促进康复之法。老人运动“适当”二字最为重要。适当是指不过于剧烈,自是不言而喻,但“适当”亦包含主动、经常之意。
对老年人之体育运动通常提倡全身性的、缓和的“有氧运动”,如走路、广播操、太极拳之类,不过近年亦提倡适当增加些“对抗性运动”,即增强肌肉力量的锻炼,以预防“肌少症”而维护老年人的活动能力。此外,关于老年人的体育锻炼需提醒两点:一是时间上不宜在清晨。“闻鸡起舞”只是古人励志的说法而已,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又多有“晨峰”现象,即早晨血压最高,故老年人锻炼宜避开此时,而以上午11时、下午4时前后为宜;二是老年人体育锻炼除盛夏烈日外,宜在阳光下进行,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人体可以自行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不仅有利于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研究还证明维生素D的缺乏还与脂肪代谢的紊乱、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当然,对老年人提倡适当运动,还包括避免运动伤害,如扭伤、碰破、跌倒之类。
“心理平衡”,跟上时代的步伐。“心理平衡”的基础是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老年人而言,人生观、世界观都已成熟。不过步入老年之后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角色都会有所变化,心理状况难免会受影响,老年人应该顺应、接受这一转变。通过不断地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淡泊名利、宽容大度,正确认识自己,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如果还有余力,做点有益社会、哪怕只是有益家人之事也好,“助人为乐”,助人者一定快乐,那么也一定会心理平衡。
“老”是自然规律,无人能够抗拒。但是生活在如今社会进步、科技昌明时代的老人,努力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科学的生活行为争取健康长寿,是合理的,也是可能的。
据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测算,美国推进以此项宣言为中心的民众健康教育运动,可望使美国的高血压病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癌症亦可望减少1/3。由于此类严重病症的减少,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可望增加10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可以做到。
文学家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增寿10年,而且是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癌症的健康10年,何等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