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人口增长与工业化发展
人口增长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反过来人口增长又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这是人口增长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重要表现。一方面,从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到现代主要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实践均印证了人口增长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尤其是人口增长所提供的科技人员及其重大的科技发明对工业化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又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社会财富的创造能力和人口抚养能力,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口高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3.2-1 人口增长是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而非欧洲其他国家,这与英国当时的人口优势紧密相关。可以认为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人口优势对于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不仅能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还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脱离土地的科技人员。
一方面,人口的快速增长所能提供的充足劳动力,满足了工业化生产对人口资源的需求。人口增长可能会导致食物短缺和工业化进程的崩溃,但是人口增长会促进制造业部门采用规模收益递增的技术扩大物质和商品的生产(Introduction and Gilbert,1959)。托马斯(1973)的研究显示人口增长促进了欧洲的商业贸易和工业化的发展,尤其是英国的工业革命的爆发(Jones,1988)。当时由于英国的人口增长快,每年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了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和产业革命需求的后备军,为产业革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Introduction and Gilbert,1959)。从1500—2016年主要欧美国家的人口统计数据来看(表3.1):在1500年法国的人口有1500万,英国仅有390万;但是到了1820年,法国人口有3130万,英国有2120万,此时英国人口比1500年增长了4倍不止,而法国的人口仅增长了1倍。其他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增长了1倍,荷兰增长了1.3倍,德国增长了1倍。因此,工业革命首先诞生在英国很大程度上由英国当时的人口增长优势所决定。
表3.1 1500—2016年欧美各国人口(百万)

另一方面,人口优势所带来的大量脱离土地的青年科技人才的供给和创新发明,直接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在1700年,英国的人口增加到了857万,相当于法国人口的39.8%,而人均耕地仅是法国的83%。但是在1705年,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了35%,而法国还有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此时英国的人均GDP已经增加到了1250美元,法国的人均GDP只有910美元。[34]可见大量科技人员的产生要以大量脱离农村的劳动力为前提。从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发明来看,大多数发明者是工厂的一线年轻工人,如果这部分人仍然在农村土地上劳作,也不可能有机会进行科技发明。英国的大量工业发明实例足以说明这一点: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的飞梭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1764—1767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尼纺纱机提高了纺纱的效率;1769年,理发师阿克莱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纺织工人克隆普顿发明了动力织布机,随后其他纺织机器相继发明,实现了纺织行业的机械化生产;1769年,仪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发明了单向蒸汽机,1782年又制造出了双向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易富贤,2013)。此外,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科技创新也要依托于人口的增长。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社会经济学家在经济增长理论中,一致认为创新和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力(Lucas,1986)。因此,大量脱离农村的科技人员以及科技发明是工业化发展的又一必要条件。
3.2-2 人口增长方式转型也是工业化的产物
人口增长常常被看作是工业化的产物,是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结果。以欧洲为例,欧洲进入资本主义以后,自16世纪中期开始,每个世纪人口分别增长了28.2%、11.9%、47.5%、80.6%左右,增长较快的是18世纪后半叶,这与当时在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密切相关(潘纪一,1991)。工业化的发展对人口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口出生率的升高和人口死亡率的持续下降。
其一,在工业化期间,国民财富的增长、物质的积累以及婚姻数量的增加能提高人口出生率。一方面,工业化的发展为人口的出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用市场机制对人口的生产进行了解释:在工业化进程中,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引起劳动工资的增长,而对劳动的优厚报酬能使穷人有条件更多地生育,更好地抚养子女,这就能鼓励人口的繁殖,引起人口的出生率提高(亚当·斯密,198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物质和财富创造的极大提高,能使国家的人口抚养能力增强,并能扩大经济上的生存空间,从而为人口高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婚姻范围的扩大提高了人口出生率。以历史发展和哈捷诺(Hajnal,1965)的研究来看,婚姻模式的形成多数以经济基础为前提,社会习惯要求婚姻形成必须以物质经济条件为基础,结婚的双方在婚前必须具备足以养家糊口的独立能力和财富。因此,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及物质的积累,为整个社会的婚姻数量增加奠定了经济基础,而婚姻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口生育。
其二,在工业化期间,科学技术、医疗和公共卫生的改善降低了人口死亡率。在工业化之前,高死亡率是人口学的主要特征。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在法国人口学界元老朗德里研究基础上发表了系列论著,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Notestein,1945),认为在工业化时期的人口特征表现为死亡率开始下降,出生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人口平衡遭到破坏,进入了人口爆炸阶段。随后,格拉斯等的研究也认为工业化期间人口增长的主因是死亡率的下降(Glass and Eversley,1965)。很显然,工业化期间的人口死亡率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科技、医疗的进步以及公共卫生设施的改善。首先,医药科技的进步。包括以天花、肺结核、霍乱等为主的传染病预防药物研制,使婴儿和产妇死亡降低的产科手术的改良,医疗基础设施的改善等进步都有助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婴儿成活率的提高对下一代的人口增长提供了基数。其次,生活水平的提高。麦基翁等人研究认为食物供应和营养的增加对人口死亡率下降具有较大作用(McKeown, et al.,1972)。他们以法国、瑞典、爱尔兰等国家的人口增长为例,认为18世纪初期死亡率下降带来的人口增长是由于17世纪以来整个欧洲食物供应大量增长所致。第三,公共卫生服务和保健措施的改善。包括供排水设施的建设、检疫制度、瘟疫预防药物的发展等有效抑制了疾病的传播,降低了人口死亡率。
可以看出,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同时,人口快速增长又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